從“外部積分卡”到“內部積分卡”

2016-08-17 23:33:55

在培養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中SLOW HAND提到“內部計分卡”的問題,我找瞭一下,發現這個是一個很有趣的心理現象,扯大一點,巴菲特的成功秘籍正是來自“內部記分卡”,隻要避免sly61 兄提到的情況。

我喜歡讀名人傳記,不過這本巴菲特傳記——《滾雪球 The Snowball》,也許是由於文化差異和作者敘事風格細膩的原因,讓喜歡粗線條的我讀起來很是費勁呢。好在有幾天假期,加上假期後可以利用晚上休息的時間讀書,我總算粗略的把這部上、下兩卷的大部頭的傳記讀完瞭。

掩卷沉思,一個生龍活虎般的巴菲特展現在我的面前。 盡管巴菲特從事的事業令人眼花繚亂,他的財富人生豐富多彩,他擁有的財富在全球屈指可數,他的才能和勤奮令人高山仰止;我們好奇,憑什麼在蕓蕓眾生中隻有 他 如此成功?經過苦思冥想後,我終於發現他的成功秘笈是:他始終堅持按內部記分卡行事,隻註重投資的收益或效果不看重外部的評價。

巴菲特認為:“人們行事的一大問題在於,他們是擁有‘內部記分卡’還是‘外部記分卡’,如果內部記分卡能令你感到滿意,它將非常有用。”巴 菲特經常這麼做。他說:“聽著。你想做世間最偉大的情人,卻令大傢認為你是世界上最差勁的情人。或者,你想做世界上最差勁的情人,卻令大傢認為你是世界上 最偉大的情人。這兩者之間,你做何選擇?”。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還有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如果全世界的人都無視你的成果,那麼,你是想被當做世間最 偉大,但實際投資記錄卻是全世界最糟糕的投資者。還是願意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無能,而實際上卻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投資者?”

巴菲特是堅持按內部記分卡行事的人,他不會重視外部的世界如何看待他、評價他,以獲得高的外部記分;他隻重視自己如何行事才能盈利有收益或者損失最少,他善於應用而且堅持不懈的使用內部記分卡。巴菲特的這種行事哲學使他能夠成為不隨大流的特立獨行者和一個洞察先機者,這一切都是他從他父親那裡學習來的,不是刻意為之,他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他。

由 於巴菲特的勤奮,由於他的聰明好學,由於他的勇於實踐和膽識,特立獨行和洞察先機。巴菲特從賣口香糖開始賺5美分開始收集到雪花起步。大蕭條時期他十二歲 開始投資股票,他選擇瞭一隻他父親給別人推薦的股票,投資114.75美元,在經歷瞭下跌的痛苦煎熬後,股票上漲後,賺取瞭5美元出局。以後幫助父親霍華 德競選國會議員拉票,在初中時,他成績差,逃漏稅金,離傢出走,甚至偷一些新奇的自己用不著的東西。這之後他當過球童,賣過報 紙,賭過賽馬,機緣巧合成為華爾街的職業投資人。巴菲特從積累賺錢經驗收集雪花開始,逐步展開瞭他滾雪球般的財富人生。這中間和大多數人一樣,他經歷瞭無 數的成功與失敗的歷練,但是他始終能夠堅守內部記分卡,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終於締造瞭巴菲特的投資的王國,成為美國乃至世界的金融之王。北京時 間2008年3月6日消息,《福佈斯》雜志發佈瞭最新的全球富豪榜,巴菲特由於所持股票大漲,身傢猛增100億美元至620億美元,問鼎全球首富,墨西哥 電信大亨斯利姆以600億美元位居第二,13年蟬聯首富桂冠的微軟主席蓋茨退居第三。

回想1999年,當互連網蜂起雲湧時,著名的太陽谷年度名流聚會,網絡新貴雲集,眾人都沉浸在不斷膨脹的股市財富中。巴菲特堅持他的內部記分卡,不看好互連網的行業,在太陽谷發表瞭“不合時宜”的批評互聯網行業的演說。他認短期內,市場是選票機,而在長期,市場是一桿秤。重 量最終是有價值的,而在短期內數量很重要。他認為,根本不存在新模式。股票市場的最終價格隻反映出經濟的產出。巴 菲特所做演講,思路清晰縝密,冷靜分析瞭當時不斷上揚的股市,他認為股市上漲的最終動力來源於經濟實體的成長,而他看不到當時的經濟實體具有這樣的能量。 他預言,過度的投資終將斷送真正的牛市,風險就在眼前。多數人堅持著聽完巴菲特的演講,但並不認可他的說法,他們都認為,巴菲特是為他錯過IT新經濟這班 車找借口。的確,1999年,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揚瞭21%,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每股賬面價值隻增加瞭0.5%,巴菲特給自己當年的評價是“D”。 結 果在外人眼裡,金融評論界嘲笑他是昨日黃花,是過去完成時。新千年來臨之際,巴菲特成為《巴倫周刊》的封面人物,配的大標題是:《沃倫,你怎麼瞭?》封面 文章寫到,巴菲特狠狠地栽瞭一跟頭。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負面新聞報導。眾多追隨巴菲特風格的長期價值投資者要麼結束瞭自己公司的業務,要麼放棄瞭“價值投 資”,買瞭IT類的股票。但是,巴菲特沒有這麼做。他堅信自己的判斷,他反復重述:“我知道市場會變化,我隻是不知道變化的時間” 。結果是大傢都知道的,不久的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絕大多數網絡新貴的財富隨即煙消雲散轟然倒下,而巴菲特則繼續活躍在資本市場上,賺的盆滿缽 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