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三篇]熱門·諍友·救贖

2016-08-17 23:34:15

跟在“熱門”後面

甘肅天水市盛產蘋果,因此每年一到蘋果收獲的季節,來自全國各地的水果販子就會擁向那裡。有一個傢住蘭州的卡車司機叫王永康,那年他的車被一個水果販子包 瞭,一連往返蘭州和天水市十幾趟販運蘋果,兩地蘋果的差價十分誘人,傢裡人勸他幹脆來年自己搞販運。可是王永康卻並沒有去搶這個熱錢,他的心裡另有打算。

他註意到,所有水果販子到天水市時都是自己拉著包裝箱,也就是說天水市沒有紙箱廠。這可是一個巨大的空當!他想,假如自己在天水市開一傢紙箱廠,那些水 果販子就可以就近進貨而不用千裡迢迢地自備包裝箱,還可以為他們節省一大筆開銷,那麼有誰會不用自己的產品呢?他們賺別人的錢,我賺他們的錢。說不定賺得 比他們還多呢!

於是王永康果斷賣掉瞭自己的卡車,又貸瞭一筆款,辦起瞭天興紙箱廠。同時,他在全國十幾個省份的報紙上刊登瞭建廠公告,以讓水 果販子們知道以後來天水市販運蘋果再不用自備包裝箱。果然如他預想的那樣,不久大量的訂貨單就如雪片般從全國各地飛來,到蘋果收獲的時候,他的產品更是供 不應求,隻得添置機器,擴大生產。

其實這種跟在熱門後面賺“熱門”錢的事例比比皆是,有這樣一句話:“並非人人都能做比爾·蓋茨,但是他發瞭,與電腦有關的你也就發瞭。”

誰需要諍友

我曾經自以為,是諍友。

有一個女友,鬼使神差愛上瞭有婦之夫。我道德感一向松散,從不認為奸夫淫婦該被沉塘,卻替她不值,一個矮胖尋常的中年男人,有什麼可要——這其實是我庸俗審美觀的體現,但當時的我,確實覺得,她應該找一個同齡的少年,一起唱歌一起蹦迪,笑聲如陽光雪片,灑落一地。

她和人傢糾糾纏纏三四年,男人向原配提離婚瞭,原配打電話罵她是婊子瞭……一團亂麻,每一個繩結她都向我傾訴,我無一例外,道:“趟這渾水幹嘛?”苦口婆心,把天理人情掰碎揉斷,恨不得像養小孩一樣,嚼得稀爛喂給她,逼她咽下去。

到最後,男人辭職,凈身出戶,欠下百萬債務付給原配作為賠償,隻為給她一個交待。至此,我們仍然可以質疑他與她的愛情道不道德,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認:這男人,是條漢子。

而我與她,就漸漸地失去瞭聯系。還說什麼呢?我見她丈夫會尷尬,人傢估計也不想見到我。很慚愧,在他們眾叛親離、內外交困的年代,我扮演的角色,不是“我永遠挺你”,而是所謂的“諍友”。

人,其實是不需要諍友的。

奧斯丁有部小說叫《勸導》,以她特有的微妙譏諷,說到那些勸導、那些大道理,在生活中的行不通。你看他一腳踩進泥塘,你自以為旁觀者清要救他出水火——他隻是想渾水摸魚而已。

尤其是男女之事。愛,是一種半癲狂狀態,神塞目迷,“天上下刀子都要愛”,“死瞭也要愛”,肉體痛苦在所不惜,生死大限都全不在乎,何況閑人的幾句閑話。你對她說:寄言癡小人傢女, 慎勿將身輕許人!人傢回你:終被無情棄,不能羞。

而如果沒愛到這程度,理性還占著上風。經濟學就是建立在“每個人都是理性人”的基礎上的,理性的人,自然有自己的經濟學,不勞旁人操心瞭。

更何況,你以為你知道的是全部嗎?我們聽瞭開頭,就以為這也是一個老套的中年男人與小三故事。那男人玩夠瞭就回頭,繼續扮演好丈夫好父親,而且一生睡得極香甜安穩,從來不會被內疚驚起。我們都看錯瞭,唯有她一個人,看對瞭人。

看對人的人,不需要諍友,因為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諍友。看錯人的,更不需要瞭,因為他分不清誰是諍友,誰說的是良言。

而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該閉嘴,這真是一個很困難的功課。

救贖勝於懲罰

去年我回國時,坐朋友的車夜行,發現他闖紅燈,驚恐不已。他說,沒事,你看前面的出租車敢闖,說明這個路口沒有攝像頭,跟著他們走準沒錯。難道遵守交通法規,隻是為瞭逃避懲罰?

這讓我想起一則故事。我的一位女友在加拿大溫莎市一個小鎮上班,每天開車經過的郊區公路一馬平川,人車稀少,走這樣的路特別容易超速。她因超速被警 察逮住罰過款。有一次她上班遲到瞭,她就狠踩油門趕路,被一個不知蹲在哪兒的警察抓住瞭。情急之下,她掏出工作證,告訴警察自己上班遲到瞭,不得已而為 之。警察看瞭看她的工作證,又看瞭一下表,揮揮手,說瞭句“下次註意”,就讓她走瞭。從那以後,隻要一踏上那條公路,這位女友就嚴格控制車速,不越雷池一 步,她怕萬一再被捉住,實在無法面對那位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