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2016-08-17 23:45:21

按說鄭和的艦隊似乎不應該受到這些騷擾,但這決不是因為強盜們為這支艦隊的和平使命而感動,而是軍事實力的威懾作用。

即使是再兇悍的強盜,也要考慮搶劫的成本,像鄭和這樣帶著幾萬士兵拿著火槍招搖過市,航空母艦上架大炮的主,實在是不好對付的。

北歐的海盜再猖獗,也不敢去搶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幹搶劫之前要先掂掂自己的斤兩,這一原則早已被古今中外的諸多精明強盜們都牢記在心。
但這個世界上,有精明的強盜就必然有拙劣的強盜,一時頭腦發熱、誤判形勢,帶支手槍就敢搶坦克的人也不是沒有,下面我們要介紹的就是這樣一位頭腦發熱的仁兄。

此人名叫陳祖義,他正準備開始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搶劫。

當然,也是最後一次。

陳祖義,廣東潮州人,洪武年間因為犯罪逃往海外,當年沒有國際刑警組織,也沒有引渡條例,所以也就沒人再去管他,後來,他逃到瞭三佛齊(今屬印度尼西亞)的渤林邦國,在國王麻那者巫裡手下當上瞭大將。

真是厲害,這位陳祖義不過是個逃犯,原先也沒發現他擔任過什麼職務,最多是個村長,到瞭這個渤林邦國(不好意思,我實在不知道是現在的哪個地方),居然成瞭重臣,中國真是多人才啊。

更厲害的還在後面,國王死後,他召集瞭一批海盜,自立為王,就這樣,這位陳祖義成為瞭渤林邦國的國王。

以上就是陳祖義先生的奮鬥成功史,估計也算不上為國爭光吧。

陳祖義有瞭兵(海盜),便經常在馬六甲海峽附近幹起老本行——搶劫,這也很正常,他手下的都是海盜,海盜不去打劫還能幹啥,周圍的國傢深受其害,但由於這些國傢都很弱小,也奈何不得陳祖義。

就這樣,陳祖義的膽子和胃口都越來越大,逐漸演變到專門打劫大船,商船,猖獗瞭很多年,直到他遇到瞭鄭和。

鄭和的船隊浩浩蕩蕩地開過三佛齊時,剛好撞到陳祖義,鄭和對此人也早有耳聞,便做好瞭戰鬥準備,而陳祖義卻做出瞭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決定。

他決定向鄭和投降。

要知道,陳祖義雖然貪婪,但卻絕不是個瘋子,他能夠混到國王的位置(實際隻是一個小部落),也是不容易的,看著那些堪稱龐然大物的戰船和黑洞洞的炮口,但凡神智清醒的人都不會甘願當炮灰的。

但海盜畢竟是海盜,陳祖義的投降隻不過是權宜之計,鄭和船上的那些金銀財寶是最大的誘惑,在陳祖義看來隻要幹成瞭這一票,今後就一輩子吃穿不愁瞭。

但要怎麼幹呢,硬拼肯定是不行瞭,那就智取!

陳祖義決定利用假投降麻痹鄭和,然後召集大批海盜趁官軍不備突襲鄭和旗艦,控制中樞打亂明軍部署,各個擊破。

應該說這算是個不錯的計劃,就陳祖義的實力而言,他也隻能選擇這樣的計劃,在經過精心籌劃之後,他信心滿滿地開始佈置各項搶劫前的準備工作。

在陳祖義看來,鄭和是一隻羊,一隻能夠給他帶來巨大財富的肥羊。

很快就要發財瞭。

陳祖義為瞭圓滿完成這次打劫任務,四處尋找同夥,七拼八湊之下,居然也被他找到瞭五千多人,戰船二十餘艘,於是他帶領屬下躊躇滿志地向明軍戰船逼近,準備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

不出陳祖義所料,明軍船隊毫無動靜,連船上的哨兵也比平日要少,陳祖義大喜,命令手下海盜發動進攻,然而就在此時,明軍船隊突然殺聲四起,火炮齊鳴,陳祖義的船隊被分割包圍,成瞭大炮的靶子。目瞪口呆的海盜們黃粱美夢還沒有醒,就去瞭黃泉。

陳祖義終於明白,自己已經中瞭明軍的埋伏,這下是徹底完蛋瞭。

訓練有素的明軍給這些紀律松散的海盜們上瞭一堂軍事訓練課,他們迅速解決瞭戰鬥,全殲海盜五千餘人,擊沉敵船十餘艘,並俘獲多艘,而此次行動的組織者陳祖義也被活捉。

陳祖義做夢也想不到,那個一臉和氣接受他投降的鄭和突然從肥羊變成瞭猛虎,他有一種上當的感覺。

其實陳祖義之前之所以會認為自己必勝無疑,一方面是出於自信,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不瞭解鄭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可能陳祖義是在三佛齊呆久瞭,還當上瞭部落頭,每天被一群人當主子貢著,就真把自己當回事瞭,其實從兩個人的身份就可以看出來,陳祖義是在中國混不下去瞭才逃出來的一般犯人,而鄭和卻是千裡挑一的佼佼者!

陳祖義長期以來帶著他的海盜部下打劫船隻,最多也就指揮幾千人,都沒有遇到什麼抵抗,他似乎天真的以為打仗就這麼簡單,這個叫鄭和的人也必然會成為他的手下敗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