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2:56:59
sly常說自己的舌頭跟不上思想,其實,這是好事。
大自然賦予人一個舌頭和兩隻耳朵,為的是讓我們多聽少說。
一天,丹尼爾請瞭自己的朋友——一對美國夫婦、一位德國記者、一位中國朋友和一位波蘭女士在傢共進晚餐。在人們互相介紹、寒暄之後,大傢基本上都瞭解瞭對方的姓名和工作性質。
當晚餐開始時,在餐桌上波蘭女士又開始逐個問及客人們的情況:“對不起,你剛才說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在座的人又一次重新介紹自己,她時不時地在別人還未 講完話時就插話:“噢!這讓我想起瞭……”然後,不經思索、喋喋不休地道出一段毫不相幹的故事。禮貌的客人們耐心地聽她無窮無盡的乏味故事,善於平和局面 的丹尼爾不時地找借口接過話題,以便使別人有講話的機會。
丹尼爾問美國朋友:“艾麗,聽說你最近組織瞭一個慈善活動,為非洲兒童捐款。怎麼樣瞭?”“噢,可憐的非洲兒童,他們生活在不可想像的條件下……”波蘭女士未等艾麗回答,又接上瞭話題。
“請喝酒,”丹尼爾又禮貌地找借口截住瞭她可能會無休止進行下去的話題,“克裡斯多夫,你太太在柏林怎麼樣?”丹尼爾問德國記者。“她快生產瞭。”德國記者回答。
“噢,上帝呀,她一定要小心難產,當年我生寶寶的時候,發生瞭難產……”波蘭女士又一次接過瞭話題。這一次,她飛快地講著,再也沒有留給丹尼爾可以插話的 機會。客人們吃著美味的晚餐,聽著血淋淋的難產故事。很快,美國夫婦和中國朋友找借口幫助清理餐桌,躲進瞭廚房不再出來,隻留下可憐的德國記者在全神貫註 地分享她劫難的故事。
事後,丹尼爾說:“我非常抱歉,今天晚上的談話失去瞭控制。”美國夫婦說:“一個讓人難以忘卻的女人。”從此,這個波蘭女士再沒有出現在丹尼爾的傢庭晚會上。
在我們的身邊,不難發現像這位波蘭女士這樣熱衷於抒發自己、不在乎別人耳朵的承受力的人。他們的舌頭就如同一個上瞭發條的永動機,滔滔不絕地排泄頭腦中的詞匯,他們毫不註意觀察別人的反應,不停頓、不間斷地講話,不留給別人插話和問話的機會。
溝通、交流(communication)的前綴(com)在英文中包含瞭“共同參與”的含義。溝通心理學強調,一個善於溝通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聽眾。當 他需要開口時,要先用眼睛來觀察別人的非語言的反應,然後,才能夠決定溝通的內容和形式。據社會心理學傢統計,我們有50%~80%的時間在與人溝通,而 在這溝通的時間內,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傾聽。尤其在個人事業的發展中,“傾聽”被列為比“說”還重要的溝通技能。聽,是增加知識和價值的好機會;我們所說的 首先應該與傾聽相關或者來自於所聽的。傾聽是事業成功者必須掌握的一門藝術,傾聽是建立自己良好形象的最簡單的辦法,因而溝通心理學傢們一再倡導:“在說 之前,先學會聽。”
建議: 從今天開始,避免這些習慣吧:
目光不在講話者身上,左顧右盼。不斷地打斷別人的講話。心不在焉,手中在做其他的事。假裝在聽。消極、懶散、松懈的身體語言。過分強調與對方的不同點而爭執。請這樣去做吧:
目光與講話者對應,面部根據對方的話有所反應。身體前傾,表示對談話感興趣、關註。運用頭部動作,點頭表示同意,搖頭表示否認。運用語言“嗯”、“是”等表示你在傾聽。要“所答即所問”,這是表示你在與人交流。來自:人月神話——不要讓你的舌頭超越你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