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03:26
我們都知道21世紀最有價值的是人才,是什麼人才呢,就是我(註:李開復,不是黎叔)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我想我這個演講有一個很大的假設 就是21世紀需要的人才與20世紀、19世紀有著很大的差別,因為21世紀有幾個很重大的革命發生。在21世紀我們更多的工作是靠我們腦力的創造,是靠平 等的競爭,已經沒有國界的差別,世界被鏟為平地,任何一個國傢的人都可以和另外一個國傢的人合作或者競爭,而他們都可以接觸到、使用到、共享到同樣的信 息。不像過去,誰能獨占信息他就能對另一個人或者對那個公司發揮相當大的價值。
今天的信息是因為共享才能發揮它真正的潛力。所 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選擇,平等地競爭,他們會積極地去獲取自己的信息,追求自己的興趣。他們期望自己工作的公司采取的不再是控制式的管 理,而是放權式的管理。因為在21世紀,一個人他是靠自己的腦力創造財富,他很聰明很有創意,他跟全世界每一個人平等地競爭,然後每一個人都有同樣的信 息,沒有一個人會願意在一個不公平的控制下做一個公司的齒輪。每個人都會希望發揮自己的潛能, 他希望自己到一個公司工作,這個公司能夠放權地讓每一個員工做自己的事情。還有呢,21世紀什麼都改變得非常快。你才認為說某某一個技術或者某某一個公司 是很火熱的,忽然一個新的技術或者一個新的公司已經出來瞭。這都是因為互聯網,每個國傢,每個領域之間的邊界因此在不斷地消除,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一起工 作,競爭和合作。所以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下,21世紀需要的不再是19、20世紀聽話,沒有自己意見,努力有毅力的所謂的藍領或者白領工人,更需要的是我 的演講要談到的7種人。
1.創新實踐者——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 but useful innovation。
這7種人中的第1種是創新實踐者。在 今天談到的所有人時,我都會引用一句我認為很好的話。那麼第一句話是誰說得呢,是我說的。這句話跟創新有關,待會還會談到。我想說的是在21世紀真正有價 值的人是能夠創新的人。他不是一個隻會使用別人的方法做事情的人,他不是那種隻會聽話做事情的一顆棋子,一個齒輪。因為,在如今的競爭之下,一個公司唯一 可以延續的競爭優勢就是它的創新。任何東西都可以很容易地被模仿,隻有創新很難被模仿。而創新一旦被模仿,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地創新。所以一批有生命力 的能夠持續創新的員工是唯一能夠帶給企業持續競爭力的財富。
你們可能會說,李開復是不是要講Google,講其他科技公司要學計算機科學,要做最高深的研究這才是創新呢?其實不是的。在每一個領域都可以創新,也就 是這些每一個不同領域的創新,讓每一個工作變得多彩多姿。我可以舉個例子。如果你在美國加州101公路矽谷段上開車,你可能會看到一個廣告牌。整個廣告牌 上面沒有公司名也沒有任何廣告詞,隻簡簡單單刷著“(在‘e’的數列中所能找到的第一個十位數質數).com”。很多在矽谷工作的聰明人開車看到瞭這個廣 告,他們回傢就會去算,有些用計算機來算,有些用數學方法來推算,算出來答案以後登陸這個網站一看,發現另外有一個更難的題目。然後他們再做瞭這道題目, 又會到達另外一個網站,就著樣做瞭一個題目又一個題目,最後他們發現自己到瞭一個很特殊的網站,這個網站就是Google的招聘網站。我們可以從這個例子 看到,在Google這樣一個創新的公司,它的創新其實遠遠不止在於一個工程部門。你可以看到招聘,市場都是充滿瞭創意的。
關於創新還有一點要註意的,21世紀的創新必須實時、實踐。因為我們有瞭互聯網的存在,每個公司的步伐都非常快。如果你花很多的時候去做一些驗證,一些用 戶調查,再花一兩年的時間才把一個東西編出來再做測試,一個產品四五年做出來以後很可能已經過時瞭。所以在這21世紀,光做一個創新者是不夠的,要做一個 創新實踐者。這就回答瞭我上面那句話: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but useful innovation。隻是為瞭創新而創新是沒有意義的,要做有用的創新才是有意義的。
記得我在SCI公司的時候,曾經犯過的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隻想到創新,沒有想到實踐。我們做瞭一個非常酷的三維瀏覽器,今天可能都還沒有人在使用。當時, 我們每次演示的時候,觀眾的下巴都會掉下來,說:哇,怎麼會做這麼酷的一個東西!但是我們忘記瞭這麼酷的東西卻是沒有市場的。最後結果是相當的失敗,讓我 也有瞭一個很慘痛的經驗,尤其是當我看到一百多名員工失去他們工作的時候,讓我下瞭一個決心,就是上面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