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07:10
老曹“止損不止盈”的原則,是指在買入股票之後,跌幅超過15%,就賣出去,如果上升20%,則要抓穩,多賺一點。但如果再跌下來,虧就不要超過15%,如果虧損超過20%的話,就要賣掉。
“有智慧,不如趁勢”
現在,老曹高舉的是趨勢投資大旗。曾幾何時,老曹也是價值投資的信奉者。直到1974年,老曹運用“價值投資法”投資慘敗,他才重新反思,並最終創造“趁勢投資”法。
1974 年7月,恒生指數由1774點跌到478點,跌幅已達73%。老曹判斷,下跌結束,可以入市。於是,他從8元開始購入和記企業股票。然而,老曹買入後,和 記企業不斷下跌,老曹越跌越買,直到和記企業跌到1元。結果,老曹引以自豪的50萬身傢,到當年12月,僅剩下10萬元,縮水達80%。
所謂“屋漏更兼逢夜雨”,投資失利後,老曹又被投資公司遣散。
當時,老曹結婚不久,大女兒剛剛出生,太太一直全職在傢,老曹是唯一的收入來源。老曹開始感到不堪重負。據說,一天晚上,他無意識地到天星碼頭遊蕩,竟忘記瞭回傢時間。次日,有報紙報道,“曹仁超要跳海自殺”。
而今,老曹回憶起這段“差點想自殺”的日子,已是談笑風生。這次經歷,給瞭他一個深刻的教訓,即“股市專門收拾自以為是的人”。老曹投資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條規則――“止損不止賺”,也由此得出。
正是這次失敗,令老曹命運迎來轉折點。他不僅受林山木邀請,創辦《信報》,還改變瞭自己對價值投資法的信仰,從價值轉向趨勢。
1984 年,發生瞭兩件大事,促使老曹的“趁勢投資法”成熟。當年,中英達成香港回歸協議。當時,香港人對回歸祖國很擔心,但是老曹卻看到瞭趨勢。首先,香港回歸 之後,會有越來越多內地人到香港,香港的人口會不斷增加,香港的消費也一定會隨之增加。第二件事是,根據中英聯合宣明,香港政府隻能每年賣地50公頃。老 曹意識到,香港的房價將會上升到一個難以置信的價位。老曹曾就此寫過一篇文章說,“ 飯可以不吃,樓不能不買”。與此同時,老曹也開始大舉投資香港地產股。
“The trend is your best friend. Follow the trend until it end.”(趨勢是你最好的朋友,跟著趨勢走,直到它結束。)這是老曹對趨勢投資的總結。
對 於趨勢,老曹不僅是相信,簡直可以說是崇拜。老曹說,巴菲特(W.Buffett)成功是因為“命好”,不是“價值投資法”管用。同樣是用“價值投資法 ”,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B.Graham)卻沒有成功,是因為他的命不好。巴菲特成功不是表明他聰明,而是因為他碰到瞭上升的趨勢。從60年代開始, 美國股市整體一直處於牛市當中,這樣的牛市,持續瞭30多年。
所以老曹有句話,他每個朋友都知道,“有智慧不如趁勢”。
趁勢投資就在中國
為瞭4月份的京滬演講,年屆六旬的曹仁超,花瞭5個月時間學習普通話,他的演講題目是,“勢在中國,趁勢創富”。
在老曹看來,如今全球經濟焦點,就在中國,這也是他花5個月學普通話的原因。處於半退休狀態的老曹,仍然蓄勢待發,準備運用他在香港的成功經驗,搭上內地“繁榮號列車”,再一次創造財富奇跡。
事實上,老曹女兒6年前就來上海瞭。目前,他正勸說她去重慶。“我已經比別人走先一步瞭”,他不無自豪地說。
老曹的“趁勢投資法”用於投資,也用於敦促女兒的職業發展。有朋友把子女送到國外發展,老曹很不理解。在他看來,中國的發展是最好的。他覺得,多年之後,他女兒一定比朋友的子女富有。
成功的投資有千百種,但失敗的投資總是類似。老曹最怕的,就是那些思想不開化,不願意睜開眼睛看未來的人。
老 曹有個朋友,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博士,可算是個“倒黴”博士。博士1997年回香港,問老曹借錢買樓。老曹說,現在買樓不合算,不借。結果,不久後的亞洲金 融危機,令香港樓價大跌。那個博士很高興自己躲過一劫。到2003年,香港樓價因SARS 跌至低位。此時,老曹勸這位博士買樓,他卻不敢,覺得沒有人要的東西,你卻要我買。結果,香港樓價一路上漲,他後悔不已。到2007年,這位博士再次跑來 找老曹,說要買匯豐銀行,老曹的勸說再次失敗。後來,匯豐銀行從130多港元,一直跌至30多港元。
老曹還很怕教授。每次老曹提出投資建議,教授就問,你給我拿出數據來看。老曹納悶瞭,我給你講的是趨勢,是未來發生的事,數據還沒出來呢!於是,教授都不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