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世界最古老的傳媒

2016-08-18 23:09:41

你知道老師站在講臺上,最大的得意是什麼?是發現自己講的一切、學生全都信以為真。你知道老師站在講臺上,最大的恐懼是什麼?還是發現自己講的一切、學生全都信以為真。

聖經·約翰福音裡有這樣一個故事,朋友們告訴多馬說,他們已經看見復活的主瞭。多馬是個不肯輕信的人,他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 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八天後,耶穌再次來到門徒們中間,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 總要信。”多馬現在信瞭,稱頌“我的主,我的神”。而耶穌教訓他說:“你因看見瞭我才相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瞭。”——“沒有看見就信”,是宗教非 常重要的一環。理解而後信仰、還是信仰為瞭理解,這是科學與神學分歧的起始點。耐人尋味的是,多馬之後,奇跡不是我們目睹的,奇跡全是我們聽說的。再進一 步,都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其實眼見也不一定為實,你親眼看見那些魔術師在你眼前搞鬼,可是你就是不解其中奧妙,真著急。

人類很天真的,要麼過於相信自己的感覺和判斷,要麼過於相信別人的觀點和宣傳,大膽假設方面的工作,很多人在做;小心求證方面的工作,隻有極少人做。在謠言面前,我們很少不被感染和迷惑,造就謠言這種“社會精神現象”的,並非信源,而是公眾。

這本《謠言:世界最古老的傳媒》值得向所有人推薦一下,主要不在於作者的學術見解,而在於他用生花妙筆,揭示出公眾與謠言的深層關系,通俗易懂。

在當代中國,“謠言”是個貶義詞,內部已經嵌入瞭“不實”之意思。不過本書作者認為,“謠言”(Rumeurs)的概念是中性的,它可能為真,也可能為 假,此處的“謠”是民間流傳之意。不要以為謠言隻起到負面作用,有時,它也具有相當正面的作用。從定義上看,謠言是“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進一步說,“ 是在社會中出現並流傳的未經官方公開證實或已經被官方所辟謠的信息。”主要特點在於:1.來源——非官方;2.傳播過程——連續、快速、人際傳播為 主;3.內容——民間新聞、與當前的某個事件有關。在這裡,“真實性”不屬於它的定義范疇。

常人皆有新聞欲和傳播癖,那些 異乎尋常的、荒誕和罕見的消息,肯定會使人感興趣、吃驚甚或激動,以至於要急急地傳播它,希望與人分享這種激動。說到真實性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 去證實得到的消息,比如說老師的知識、專傢的見解、商品廣告、中央臺的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首先是約定俗成和委托核實的結果,“相信什麼”取決於“由誰來說 ”。就謠言來看,它並非是從陌生人那裡來的,恰恰相反,它是從我們熟悉的人那裡來的,“誰誰的鄰居親眼看見的”、“小張她男朋友的同學說的”,我們相信謠 言的基礎,是我們相信傳播謠言的人。而為什麼人們要傳播謠言?為瞭求知,為瞭說服他人,為瞭自我解放,為瞭取樂,有的時候,就是為說而說——閑聊時我們總 要說些什麼吧,謠言是完成社會聯系、加強朋友之間、親人之間、同事之間關系的絕好橋梁。

謠言通常是社會自發的產物,既非故 意、亦非謀劃。它的力量在於:它是一個集體行動。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往往有三種演變過程:刪減、強調和同化。人們總是試圖將他人七零八碎地敘述給他們的片 段像拼圖遊戲般再把它們拼湊起來。信息越是不全,人們就越是不知不覺地去斟酌其含意。謠言既是一種信息的擴散過程,同時也是一種解釋和評論的過程。謠言不 是福爾摩斯,一個滿腦子隻為真理服務的人。它是聚集著仇恨的女巫。它與是否掌握情況無關,而隻是把人們自以為知道的多多少少與這事有聯系的事情全部“照直 說出”,實際上,人們是在清算舊賬。謠言永恒地循環出現,證明它是一個深藏在集體意識中的解釋系統。正如透過夢可以發現個人的潛意識,透過謠言也可以顯示 出社會氣候,顯示出集體的追求和恐懼。

從政治的角度看,謠言的本質即官方發言之外的發言。它是一種反權力,是對權威的一種 返還。在任何一個地區,當人們希望瞭解某事而得不到官方答復時,謠言便會甚囂塵上。這是信息的黑市。謠言反復出現是城市、社會群體和國傢持久混亂的標志。 它是一股地下水,隻要有一條裂縫,就會噴湧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