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在學校學到的十件事情

2016-08-18 23:20:07

清晰地溝通首先是瞭解你自己想說的,然後選取某些簡單的工具來說出它們。可能最難的部分是瞭解你想說的到底是什麼。但是,花時間來確定你知道你想說什麼比寫一堆材料來表達它更加重要。

知道要說什麼通常是結構問題。職業寫作者采用一小組常用的標準結構。例如,一些作者喜歡文章(甚至是整本書!)包含著一系列的要點,就象這篇文章一 樣。另外一種結構,時常被稱為“金字塔風格”,被記者時常采用,整個故事在第一段中就被講出來瞭,其後的每一個段落提供著越來越次要的細節。

在整體結構中,作者在議論、解釋、描述和定義,有時是它們的混合。它們每一個都有不同的結構。比如說議論,它將有一個結論,就是一個作者希望你相信的要點。結論得到一組前提的支持。連接前提和結論的是一組“關系詞”。例如,“因而”這個詞,就代表著結論。

學習如何清楚地寫作,涉及到對工具的學習和實際應用。或許最好的學習結構文章的方法是學習如何在筆記輔助的情況下進行演講。這將迫使你選擇一個清楚 的結構(一個你能記得住的結構!),確保它們被直白清楚地應用。以後我會就此這個主題寫更多的東西,現在,你可以參考Keith Spicer的書《佈置》。

還有,掌握專業人員使用的寫作工具。學習議論、解釋、描述和定義的結構。學習使用關系詞來幫助讀者熟悉那些文章結構。掌握基本的語法,避免你的句子混亂不清。關於這些的信息都可以在網上找到。

然後,每天堅持練習寫作吧。一種很好的方式是加入一個學生或者志願者辦的報紙,和一個團隊一起、為某個受眾、在一定的時間限制下寫作。這將強迫你寫得更快,這很有用,因為寫得清晰要比寫得冗長模糊更快速。如果沒有現成的報紙,創辦一份,或者開辟一個新聞blog。

7.學會學習

你的大腦由相互連接著的數十億神經細胞組成。學習,本質上就是形成一組組的神經細胞連接。無論你是在學數學,還是在凝視天空時,神經細胞連接都在形成,因此,你的大腦總是在學習。學習的區別在於你怎樣學習。

當你學習時,你試圖在大腦中創建連接的模式。你在試圖將腦神經元連接起來,並加強那些連接。這可以通過重復成組的行為和經歷來實現。學習是一個不斷練習和重復的過程。

所以,學習任何事情――從“2+2=4”到量子力學理論,你需要一次又一次重復,以期發展腦神經的連接。有時人們通過重復大聲朗讀來學習――這種機械的學習在不久前還很普遍。在聽別人談話時做筆記也不錯,因為你聽瞭一次,然後當你將它們記下來時你重復瞭一次。

想想學習如何投擲棒球。有人可以解釋這個動作的任何細節,你也能夠理解所有這些,但在熟練掌握之前,你依然需要將棒球投擲上數千次。你需要象增強你的肌肉一樣,加強你腦神經的連接。

有些人認為學習就是記住一些事實。有時是這樣。但學習更象是識別而非記憶。因為你正在試圖建立神經細胞的網絡,最好學習一個連接的整體而不是沒有連 接的部分,因為你在一個領域學習的連接的整體具有你在另外一個領域已經知道的相同的模式。在一個領域的學習,在認識模式上變得很重要。

有時我們使用的模式非常人工化,就像在’every good boy deserves fudge中一樣。在另外一些情況下,更加有用的是,模式與自然法則、邏輯和數學原理、歷史潮流、事務如何象整體一樣工作等諸如此類的東西相關。畫畫常常 幫助人們發現模式,這也就是為什麼腦圖和概念圖如此流行的原因。

事實上,你應該將數學、歷史、科學和機械的學習看作是對原型的學習,也就是需要你一次又一次認知的基本模式的學習。這意味著,當你學這些學科時,你應該問“模式是什麼”,而不僅僅是“事實是什麼”。問這個問題,實際上會使這些學科更容易學習。

學會學習和學習別的事情是一樣,需要練習。你需要每天學東西,學習字典裡隨機找的一個詞,或者隨機找來的一個維基百科條目。學這些時,別簡單的孤立 學習它們,尋找模式:它是否能符合你已知道的某個模式?它是否是你過去曾見過的類型?通過有些方式把這些詞或者概念嵌入到你已有的知識中去,比如,寫一個 包含它的blog帖子,或者畫一幅畫解釋它。

在任何時刻都要去思考你如何學習和學習什麼。記住,你總是在學習,這意味著你需要詢問:當你看電視、購物、駕車、打棒球時,你在學什麼?何種類型的模式正在被創造?何種類型的模式正在被加強?你如何能掌控這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