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學習的民族才會強大

2016-08-18 23:27:07

在幾年前的一次全國性的“抗日”學生運動之後,日本領館的參事帶著一位日本作傢來到本刊,她問:日本在中國改革開放中提供瞭這麼多幫助(比如經援),中國人為何還這麼恨日本?她和她代表的現代日本人很難理解,她可能認為,中國人是一個擰巴的種群。

中國還有多少被學習的價值

精明的日本人最早學習的對象是中國。日本曾派19次遣唐使,運回去的書籍16000多冊,達唐朝官方藏書的1/4。日本學中國下過狠功夫。直至近代中國沒 有瞭價值。甲午戰爭是對著中國人胸口的一記重拳,中國不得不重新認識日本。師生關系倒轉,最早的留學目的地是東瀛,革命失敗後逃亡方向是東渡,現在我們使 用的詞匯,像幹部、群眾、領導、革命甚至社會,均來自日文。

三十年來,百姓以《排球女將》中的小鹿純子來激勵奮勇拼搏、團結向上;企業傢將“National”的松下幸之助引為榜樣;小資們則熱衷於動畫奇才宮崎峻、遊學苦讀的安騰忠雄和憂傷的村上春樹。

新一代日本創意階層正在崛起,他們發出“發現日本”的口號,重新煥發傳統的現代價值。老就是新酷。中國網民認為,中國動畫片普遍存在“枯燥、弱智、活脫脫 的說教課程”等問題,奧特曼打遍神州在所難免。可奧特曼不能代表日本,更不能代表當下的日本,那隻是日本弱智的一面。你引進奧特曼,隻能說明你更弱智。

在創意經濟方面,中國尚有許多要學,豈止一個動漫呢。創意的基礎是教育。日本初等教育入學率為100%,居世界第一。早在1911年,6年義務教育的就學 率便達到98%。而中國尚在為義務教育的年限和普及面爭論不休。基礎教育的紮實造就平均文化素質高的國民,成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最寶貴資源。日本的大學教 育在亞洲名列前茅。最新“世界大學排名”,亞洲第一是日本東京大學,其全球排名為第17位。北京大學第36位,清華大學則第40位。

大學時期認識一位叫青木勝的日本學生,他是我相識的留學生中最為愚訥的一個。但此君有一個優點,就是學習持之以恒,這或許與他每晨六點拜佛的宗教精神有關。後來發現日本人都有點青木的味道,愚訥但持之以恒。

日本人是一個善於長跑的民族,他知道隻要跑下去總有一天會領先。中國人是一個個體精明、群體愚蠢的民族。比如中國留學生海外適應能力最強,國際形象卻難恭維。中國人聰明有餘、智慧不足。跑完瞭五千年,中國還有多少被學習的價值?

緬懷歷史,在於善待生者

抗戰勝利60周年,《鳳凰衛視》采訪過血戰臺兒莊的一位師長,老人九十高齡仍能高唱軍歌,他在陜西鄉村與兒子相依為命。我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是老人一邊接受采訪一邊搓草繩。英雄落寞,誰還會為本民族賣命?

撇開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不談,撇開日本人的宗教觀念不談,單看你如何對待本民族的老兵。侵華日軍老兵都有“年金”(退休金),還有來自日本天皇的“恩給 ”,相當於日本年輕人工資的1/3,每月領取。臺灣抗日老兵每月有“終生俸”,“終生俸”有相當於15000元人民幣。中國大陸的抗戰老兵分成兩部分,曾 經是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老兵一般都受到良好待遇,而國民黨的抗戰老兵自1949年解放以後,一般都自食其力,聊度餘生。采訪中曾有老兵一個月一 斤食用油都買不起的事例。

而事實是,在整個中國抗日戰場上共計消滅日軍45萬人,國民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共殲其中的40萬左右。

這些老兵已經是耄耋之年、垂垂老矣,唯有唏噓。再不善待抗日老兵,我們將永遠失去機會。“他們還是一群被人們遺忘的遠征軍,安逸的生活讓我們遠離瞭對生命 真正的反思,這是這代人的虧欠。”熱播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背後是某種負疚感,提醒我們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們還是先善待自己人再批評別人為好。
外部壓力能導致群體內部團結。這是一條社會學定律。每每有關南京的歷史教育片都期望起到這種社會功能。《南京!南京!》會是又一部民族的勵志片嗎?其實真正對整個民族勵志,不是渲染別人如何的壞,而恰恰在於你對待自己同胞如何的好。

真正打不垮的是民族精神

關於日本民族精神,南懷瑾先生曾記下這樣一段經歷:戰後出差日本,劣質皮箱一拉斷瞭,書散瞭一地,沒有人幫忙,話也不通。這時對面過來一個中學生,戴個學 生帽還是軍帽,我就向他一招手,他就懂瞭。敬一個禮,一話不說、二話不講幫我一扛,送到車上……我趕快拿出錢來,他看都沒有看,站起來,敬一個禮回頭走 瞭。南老感嘆,這個國傢、這個民族、這個文化、這個教育都是中國的,這個民族不出二十年就會起來!可中國青年自己都沒這個文化啊,西不西,中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