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27:44
網絡暗戰:“美國的頂級對手是俄羅斯和中國”
俄羅斯在網絡安全意識方面的理念不亞於美國,非常超前。早在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建立聯邦國傢安全會議時,就設立瞭信息安全委員會,已將其與經濟安全等置於同等重要的位置。此外,俄羅斯優秀的數學基礎教育和克格勃強大的情報工作班底,使得俄羅斯黑客早已蜚聲全球。
據瞭解,日本、法國、德國、印度等國傢,甚至中國臺灣地區,都已經把網絡戰的部隊建制化、編制化。盡管如此,中國的信息安全專傢和互聯網業內人士卻一致認為,全球范圍內,還沒有國傢能單獨與美國在網絡戰領域抗衡,包括被美國當做對手的中國和俄羅斯。
究其原因,則在於美國對互聯網產業的核心技術、產品和網絡協議的壟斷。IT巨頭在產品中留有“後門”、收集用戶信息等問題一直是人們爭議的焦點。去 年10月,“微軟黑屏”事件讓人們看到,如果需要,商業公司也完全做得更多——收集資料信息,強制執行其他指令,甚至破壞計算機和服務器的硬件。
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已經提出“戰略戰”概念,即戰爭的頂級模式,其後果決定瞭一個國傢的生死存亡。“工業時代的‘戰略戰’是核戰爭,而信息時代的‘戰略戰’就是網絡戰。”張力說。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去年12月底完成瞭一份“美國網絡安全”的報告,提供新上任的奧巴馬政府作為決策參考。這份報告,分析瞭世界主要國傢的 “網絡戰”攻防能力,結論之一,是美國、俄羅斯、中國占據瞭世界網絡戰力的三甲席位。“ 俄羅斯的威脅在於數十年的經驗,而中國則是因為它巨大的人力資源”。
但中科院計算機安全專傢也坦誠地表示,在核心技術方面,中國要追趕美國,“至少要三到五年”。中國網絡戰力有多強?網絡戰的成本並不昂貴。以去年俄格網絡戰為例,每臺電腦僅耗費4美分就可以實施進攻,整場戰爭的花費隻是換一條坦克履帶的錢。
據介紹,現有搜索引擎已經有能力在15分鐘內將全世界的網頁存儲一遍。換句話說,無論用加密賬號,還是所謂“公司內網”,隻要你的信息被數據化,並與互聯網接通,信息就已經自動進入“失控”狀態——你將永遠無法刪除它,並且無從“保密”。
那麼一旦面臨網絡戰,中國是否有能力抵擋他國黑客部隊(可能由軍方與強大的互聯網巨頭共同組建)對交通、通訊、電力、金融和國防等等系統的攻擊?
中國信息安全機構的一位內部人士認為,面對這樣的攻擊,我國普通民用網絡“估計基本就癱瘓瞭”,而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行業,由於大多有與互聯網物理隔 絕的“ 內網”,情況“估計會比較好”。高校教師馬葉(化名)認為,網絡戰的主力在軍方。此外,“至少從防禦方面,中國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比如國傢防火墻 GFW,能夠對每秒上百G流量的從國外流入中國的信息中做出篩選和屏蔽……這個功能相當強大。”
中國網絡安全戰略的窘境
“做技術的人沉浸於技術,不善於從戰略層面上思考國傢安全,而研究安全戰略的人往往又對這個領域的技術發展不大瞭解”。張力這樣描述中國的網絡安全戰略面臨的窘境。
中國對網絡安全缺乏整體重視,是目前亟需解決的根本問題。直到十六屆四中全會,中國才首次將“信息安全”列為影響國傢安全的重大問題。
近年來,在西方媒體一系列關於“中國黑客”的報道中,中國黑客屢屢被描繪成具有政府或軍方背景、頻繁竊取機密信息的“網絡流氓”。而美國近期出臺的多份網絡安全報告中,也將中國樹立成自己的威脅源。
張力指出,這除瞭“中國網絡威脅論”作祟,也主要緣於美國需要在世界范圍內樹立“標靶”,為軍方擴充實力、向國會索要預算尋找理由。而我國應予以正面應對——中國首先也是網絡黑客和病毒的受害者;其次,我國應當大力加強網絡安全建設,提高應對網絡戰能力。
(摘自:《青年文摘》文/張哲.韓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