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42:13
而後,一切似乎開始變好瞭。
爸在上海當時拿 1300一個月,回到淮安當醫生隻有 450 ,我從鄉下轉到城裡念書就花瞭他兩月工資。我想這巨大的落差也肯定困擾瞭他良久,但選擇醫生這條路肯定比在百貨商店更有前途。
我有個情節記得很清楚,老爸對媽媽說:“要是我能在淮陰拿到 1500 塊,就不用你工作瞭。”當時媽媽從鄉下剛來城裡沒找著工作瞭,還在帶一些以前在足球廠的活過來,手工足球,我也不知該怎樣描述這樣的工作。總之對頸椎,對手臂都有損傷,而且還有苯,會致癌。 10 年過去,早就不止一個兩個三個四個 1500 瞭,當時的諾言現在看起來像是笑話,但未嘗不是那個時間,對幸福的考量。
我爸也絕對如一開始所說是個學霸,復讀絕對至少本校畢業沒有問題。執業醫師考試全市第一,主治全市第三。然而就是因為走瞭很多彎路,耽擱許久。
他規勸我不要像他一樣走那麼多彎路,可以說每一次聽他說起:“你爸當年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還不停學習。……”
“我當時就想,我和他們不一樣,我絕不會一輩子做這種事的。……”
“你知道那個小腸又臟又臭,看著都像吐。……”
“老爸當年走過的路,不希望你重走,太難瞭。……”
“還好我堅持下來瞭。……”
我都不禁淚流滿面。說不得又要哭瞭。
想到現在自己的墮落,卻不由得在深夜中輾轉反側。每句話在耳畔縈繞,讓我掙紮於徹夜書行的文字間。
我爸有句話,我常能在他的筆記本扉頁,在微信的簽名上看到,“追求是信念,飄逸即人生。”執著信念的人,都終將成功。我早也想以此為創作的源泉,在電腦中留下《飄逸人生》的文件夾。但遲遲沒有動筆,惶恐於幼稚的筆觸,膚淺的思慮,還有待錘煉。
我的父親,苦盡甘來,而我也相信,傢裡的生活會越來越好,至少我現在就享受著不錯的物質條件。
我相信所有的苦難都是暫時的,而所有的結果都是輝煌的,人生無論經歷多少苦難,都終將完美涅槃。
點評:巴爾紮克有句話說:“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這對苦難算是定瞭個基調,所謂的門坎,過得去就是門,過不去的是坎。誰都不想受苦,但環境所迫,世事無常,人心不古,一帆風順的人還是少數。我比誰都相信努力奮鬥的意義,是因為人生來就不平等,世界就是如此殘酷。但這不代表掙紮和改變沒有意義,因為它是從狹隘的生活中跳出、從荒蕪的環境中離開的一條最行之有效的路徑。以前曾看過蔣方舟說的一段話,她說:“我對社會的殘酷,沒有怨言,隻有好奇。我想沿著‘殘酷’,去尋找它的苦難,尋找它的父輩,它粗大的根系。我要溯流而上,期待憧憬著巨大苦難之源如世間最壯麗之景撲面而來。你敢嗎?你來嗎?”如果他們成為傳奇,那麼當年有多苦難,傳奇的色彩就有多濃重。陀思妥耶夫斯基說:“我隻擔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