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50:32
文/闌珊雨瀟
說,天註定。
開頭不敢說談,閱讀讀書藏龍臥虎,我比較喜歡的,除瞭閱讀兄,還有德魯伊,於震兄等等。所以還是以說開頭吧。
首先建議大傢看一下賈樟柯導演的電影《天註定》。
這部電影大概講的是,一部分人,在特定的環境下、遭遇中,人的思想會變得極端。極端的行為有暴力、殺人、自殺……等等。
我對此也深有感觸。當然我是絕不會去殺人放火的,可能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思想還沒有成熟穩定的時候,往往會偏向極端。雖然說,到最後,那種極端也隻是一閃而過。你很想去捕捉,或者去享受,或者去意淫,可是又偏離現實。
《天註定》沒有公映,我後來百度瞭一下,比較正確的結論是,這種現實的電影,有的時候,人們不會去反思,而會去學電影。這是非常可怕的。
然而這個反思,我想也不僅僅是“人們不會反思”這麼簡單吧?
後來聽鏘鏘三人行中談到瞭《天註定》裡面的情節,延伸到瞭前段時間的那三個越獄的殺人犯,再延伸到瞭目前農村大部分人的思想。
簡單舉個例子,有一個越獄犯,他父母都說,趕快抓瞭吧,省的我們操心。還有一個,把父親的門牙打掉。我想說的是,這不僅僅是人性的問題,而是與社會制度、傳統文化、教育、道德,等等一系列相關的問題。《天註定》裡的他們沒有受到良好社會制度的影響,更別說良好的教育、環境的塑造、道德的自我約束等等。這才是《天註定》所要表達的東西。
我們要反思什麼?對於一個人來講,是在我們的社會“發展中”要穩得住,有平常心,不浮躁,不極端。更重要的呢……
總結一下吧。我個人認為,閱讀讀書是個“窮酸書生”的聚集地。這裡說的“窮酸書生”,是褒義的,而我在這裡,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個個自我實現,追求上進的兄弟們。
最後,祝每一個關註閱讀讀書的“窮酸書生”們,新春快樂。
點評:賈樟柯一心想著《天註定》能在國內上映。隻是,他太樂觀瞭,樂觀到他忘瞭這是一部現實題材影片。在如今國產電影“娛樂至上”的鍍金年代,現實題材永遠不受待見,因為很多人根本無法直面真實,但就算這樣,賈樟柯還是非常用心地去拍瞭這部電影。至於作者文末概括的閱讀讀書是“窮酸書生”的聚集地,我敢說,“窮”不見得,“酸”倒是有點,“書生氣”嘛,在這個時代可以有一些。
好吧,附2篇關於“窮酸書生”不同見解的文章(文章是很早以前的):
附1:文人窮酸書生氣
文/凝冰素骨
一回到傢就抱怨。抱怨在大學看到的醜惡現象,俺娘說我實在是太純潔瞭。抱怨在大學我沒有瞭詩意,俺娘說我已經完全不是一個正常的人瞭。
於是昨晚反思,我,身上所有的性格,都與古代文人書生無異。不知是受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呢?還是我本身就是這樣。
從來形容文人就沒有什麼好詞,什麼“手無縛雞之力”、“百無一用是書生”、“窮書生酸文人”啊的。可惜很不幸,我們傢從小對我兩手抓,就是希望把我培養成這兩種人。所以我從小就以學習成績優異為榮、文采飛揚為傲。直至今日,已而成年定型的我,才知道自己也隻能成為這兩種人瞭。
文人假清高。進瞭大學我才發現我身上的優良品質。我居然是那麼正直、清高的一個人,堅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古代文人愛玩什麼“眾人皆醉我獨醒”,得到的隻有世人的譏諷。我呢,把自己打磨成瞭個道學先生,估計也沒少得到別人心裡的暗罵。
文人愛隱居。為什麼愛隱居?要麼科舉落第、要麼官場失意。這個跟我很象。所以消極避世。
文人書生都懦弱。他們可以吃苦,吃頭懸梁錐刺股十年寒窗苦,但卻不能吃粗活累活身體上的苦。我呢?為瞭這個大學入學軍訓我生生從高中軍訓完開始就愁瞭兩年。
文人書生也有義氣。莫道文人無用,君不見“投筆從戎”、辛棄疾“挑燈看劍”?我也有熱血沸騰之時,路見不平之義。
文人書生最終都會屈從於時代。古代人為什麼讀書?為的不過是科舉考個好功名。不過是符合當政者的意願。而就算是最終“不才明主棄”,也頂多是找個山溝隱居起來瞭事,決不會想到造反,推翻這個王朝。所以歷代造反起義者大都是武夫。我也是一樣,我傲氣、傲於世俗,卻絕不叛逆。我還是喜歡努力迎合別人,迎合這個時代對我的要求。做到大膽地真正的反叛,我卻是不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