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50:12
爸爸這個角色,不是做一件兩件事情就可以完成的,不是一個什麼節目或者報道就可以表現的。如果拿著放大鏡去看待傢庭教育,恐怕沒有爸爸是好爸爸,如果拿著剪輯出來的片段去看待親子,恐怕誰都可以成為模范爸爸。我的故事,不定義什麼是幸福,而是探討怎麼體會幸福;不規定什麼是美好,而是嘗試怎麼發現美好。
講故事的爸爸
文/袁方
我女兒圓圈兒六個月瞭。
我比女兒早27年半來到這個世界上,我所經歷過的世界和她將要經歷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我和她血型一樣但長得不像,吃相神似但睡姿迥異,我們雖為父女,卻是兩個大不一樣的個體,唯一相同的是,我和她一樣,都有很好的父母。這麼說有自賣自誇的嫌疑,但這至少表達瞭我的一種願望。
其實我爸比我牛逼多瞭,三十年前,像他一樣有能力、懂外語的男人算是稀缺品種,而今天人們對爸爸的要求越來越高,爸爸的功能也日新月異,他卻依然以不變應萬變,給我樹立瞭一個父親應有的形象。
好像就是這幾年的事情,爸爸突然間變得無比重要,一個好爸爸好像意味著一切,找學校、找工作、找對象、找任何需要找的東西,都得找爸爸。又仿佛是這幾個月的事情,爸爸突然間如天使下凡,向母性化、傢用化、全能化、明星化、產業化發展。那麼,是不是一個可以幫你找來很多好東西的爸爸就是好爸爸呢?是不是一個在傢用功能上可以媲美甚至取代媽媽的爸爸就是好爸爸呢?是不是一個帶有明星光環連正常親子都有粉絲圍觀的爸爸就是好爸爸呢?如果有一個爸爸同時具備以上三種特質,他是不是一個好爸爸呢?也許從第一個問句開始,就會有人點頭說是,但我相信一定有人和我一樣,在最後一個問句中也沒有找到點頭說是的理由。
作為資深兒子和新手爸爸,我覺得,會講故事的爸爸才是好爸爸!
簡單聊聊我爸吧,他在我的成長中扮演的就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我的爸爸他沒有產業沒有官位、不會賽車不會跳水、不是明星不是名嘴,我的爸爸是一位樸素的學者。他是研究經濟的,學術上超人般的努力讓他在十多年前就被稱為是經濟學傢。多年以來,我認識過一些人,當他們聽說我爸是經濟學傢以後,他們的後續反應都讓我略感不適。直到前些日子我在網絡上看到一句流行語,才恍然大悟那些人的反應其實很正常,他們不過是想對我說:“土豪,我們做朋友吧!”
我高中的好兄弟,這麼多年來傢裡買房賣房都要給我打個電話問問房地產走勢,我爸的研究領域並不涉及金融投資,但是包括我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會問他現在到底買什麼賺。他給別人的建議是否成功我不知道,反正我們自己傢在親戚圈兒裡都快成為一個笑話瞭,守著一個經濟學傢,要房沒房,要車沒車,投資收益幾乎為零……
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很多人,都會說人傢爸爸誰不給自己的兒子提前備上房子,結果這麼一個大經濟學傢的兒子結婚連個房子都沒有,連個婚禮都不辦。其實我沒有那麼崇高,我也沒辦法抵抗世俗,也因為丈母娘要房子發過愁。
但是當有一天,我終於把我爸爸這個人做過的所有事情串聯到一起以後,我才發現原來他是這麼用心又努力的一個爸爸,他不但堅持做瞭他認為對的事情,而且一直在跟我分享、給我解釋,即便我不理解不贊同,他也並不著急。他做瞭一個很大很大的局,他用二十幾年的時間為我講述瞭一段完美的人生故事。我爸一米八三,很魁梧,肩膀尤其寬厚,那可不是健身房練出來的。
他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傳奇的意思是說一般人隻能圍觀不能模仿。我爺爺是西安交大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水力學教授,被打成右派,全傢被送到瞭新疆石河子兵團農場,我爸因此就在十六歲時成為瞭黑五類後代。他之後的十年青春,逆天般艱苦又跌宕起伏地揮灑在新疆的戈壁灘上。
直到高考恢復,我爸才迎來逃出新疆的機會,他在第一年高考中報考北大中文系,考試成績全新疆第一名,卻因為高血壓被取消瞭入學資格。第二年,接著考,分和血壓都還很高,什麼偏方都用上瞭還是180,體檢時他身邊圍瞭一堆人,都要看看這個去年的狀元今年是不是又上不瞭學瞭,結果一個年輕的護士愣是頂住壓力給我爸“測”出一個合格的指數,這在當時被發現是要判刑的。
不過北大中文系去不瞭瞭,做著文學夢的我爸去瞭吉林大學經濟系。在大學裡,他開始學習英語,他學習英語的方法極具毀滅性,他在燭光下背英語字典,背一頁撕一頁,誓死牢記,結果浪漫地睡著瞭,頭發就華麗麗地被燒掉瞭,可謂是與字典玉石俱焚。我5歲的時候,38歲的爸爸離傢兩年去日本當訪問學者,要從頭開始學日語,我就特別擔心再見他時他又被燒成一個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