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品質

2016-08-09 21:53:38

文/丁安國

讀周國平先生散文集《生命的品質》,很喜歡他文字中透射的思想光芒,能給人一種鼓舞的力量。一個人要對自己的生命有所認識,活出生命的品質,必須要瞭解和懂得生命的內在意義。

周先生在序中說:“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卻活得越來越復雜瞭。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欲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為瞭生命在活,而是為瞭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以致有些人“不去聽也聽不見生命本身的聲音瞭。”那是因為在人生的角逐中,有人往往隻註重瞭個人的生存、發展,而忽視瞭對生命本身的尊重,他們並不知道原本單純的生命還有著內在的生命。又說,內在生命,體現的是生命的品質,惟內在的生命,才能使人變得更加強大!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活出生命的品質呢?

首先,要以快樂的心對待生命。

人生的幸福在於兩大快樂,一是生命的快樂,例如健康、親情、與社會自然的交融,這是生命本身的需要得到滿足的快樂。另一是精神的快樂,包括智性、情感和信仰的快樂,這是人的高級屬性得到滿足的快樂。而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常常感嘆生活,對生活的不如意隻是抱怨,對人生的價值迷惘不定。志氣高遠的人,人生意義可以上升到為國為民,而我們大多數人畢竟隻是普通人,沒有太大的理想,也無志高的目標,覺得能美好地過著每一天就是幸福。

然而身在世俗,誰都會遇到煩心的事。每每如此,有人就沒瞭方向,陷入到煩惱中不能自拔。有的人職務得不到晉升就會抱怨,有的人攀比起收入時就心情失衡,有的人面對高價住房更是沮喪……好像自己就是人生的失敗者。面對種種困惑,我時常想,一個人要認清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作瞭選擇,努力,然後承擔一切後果就好瞭。再想不通時,不妨換個角度去看,心寬瞭,自然就少瞭煩惱。用平常心對待工作和生活,生命也就多瞭一份快樂。

其次,要正確認識自己的生命。

“認識你自己!”這是銘刻在希臘聖城德爾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對這句箴言,周先生認為可以有三種理解:

第一,人要有自知之明。這是箴言的本意,傳達瞭神對人的要求。因為人類最困難的事就是“認識你自己。”當年看到這句箴言的人隻有蘇格拉底領會瞭箴言的真諦,結果是“我知道自己一無所知”。為此,受到瞭德爾斐神諭的最高贊揚,被稱作是希臘最智慧的人。

第二,每個人身上都藏著世界的秘密,因此都可以通過認識自己來認識世界。在希臘哲學傢中,好像隻有晦澀哲人赫拉克利特接近瞭這個意思。他說:“我探尋過我自己。”還說,他的哲學僅是“向自己學習”的產物。不說認識世界,至少就認識人性而言,每個人在自己身上的確都有著豐富的素材,可惜大多被浪費掉瞭。事實上,自古至今,一切偉大的人性認識者都是真誠的反省者,他們無情地把自己當作標本,藉之反而對人性有瞭深刻而同情的理解。

第三,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應該認識自己獨特的稟賦和價值,從而實現自我,成為真正的自己。在認識自己的同時,還要學會做自己的朋友。周先生說,成為自己的朋友,這是人生很高的成就。而如此偉大的成就卻是每一個無緣攻城治國的普通人都有希望達到的。我想,認識瞭自己的生命,每個人才會懂得應該怎樣活著。

再次,要把心靜下來做好自己。

現實社會,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人心難免浮躁。浮躁的原因很多,但終歸因瞭各種利益關系,使社會變得復雜起來。

周先生曾在廣西資源縣工作瞭八年半,那是一段寂寞而珍貴的歲月。有學生問他,資源歲月對他後來人生道路有什麼影響。他的回答是:最重要的是使我有瞭一種定力,不管環境如何,都堅持不懈地去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即使在處境惡劣時,都不要止步,要堅持自己的精神追求,牢固地確立一種做人的原則,看重內在的精神性成就遠超過外在的社會性成功。他的經歷,對那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來說有著積極的意義。

這與王守仁在龍場所悟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紛繁的社會現實中,人們會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如何把持自己,讓生命具有內在的意義?周先生是這樣建議的,人最寶貴的東西有兩樣,一是生命,二是靈魂。人生最美好的享受也是兩樣,一是生命的祥和,二是靈魂的安寧。“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這就要求我們保持生命的單純與美好,珍惜平凡而踏實的生活;積累靈魂的財富,註重內在的生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