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56:05
文/自遠先生
車上的聲音依然很嘈雜,又到一站,應該有人下車。在車門關上的剎那,有人高喊:“師傅,下車,開一下門”。
我很詫異,既然要下車,為何不早點準備,是不知道還是沒聽見,抑或有其他什麼原因,但都不能成為理由。我想,不給別人添麻煩,也就是給自己少麻煩。
象棋,在中國應該很普遍,基本上人人都會下,但要想下好,就有點難瞭。有些人走一步算一步,有些人走一步,想多步,這樣結局就可想而知瞭。前者是一種方式,後者也是一種方式。前者目前過得舒坦,以後不敢保證,但卻可以留下很多選擇的餘地,隨對方變化而變化。後者現在過得不是很舒服,以後應該會舒服點,但很多事是意料之中,卻又常常是意料之外。由我選,我會偏向於選擇後者,人總要講究未雨綢繆嘛。
春天百花盛開,姹紫嫣紅。每一朵花都想盡情地綻放、展示自己。在這樣花的海洋中,有些難免就黯然神傷。天地萬物就是這樣奇怪,有些就不選擇在大傢都開的時候,偏偏在萬物蕭條之時,迎來自己的青春。秋天的菊花,冬天的臘梅,此時他們卻帶給人們絲絲的驚訝,他們能開好嗎?能經受住這惡劣的天氣嗎?他們,以自己的品格,告訴我們,行,雖然我落後,但並不比別人差,也更加的被人們欣賞啊!轉念一想,對啊,他們是來得遲,可這季節不比下一年的春天早嗎?
喜歡看些古典的東西,在二手書店裡也盡找那些落滿灰塵的,當在某一角落裡,找到它,就很興奮。我想,它也等待瞭很久瞭。因為這樣,沒少被周圍人說:“你這人,落後,都快成古董瞭。”古董就古董吧!說不定還價值連城。
新事物層出不窮,越換越快。不喜歡去擠電影院看那剛出來的大片;不喜歡買剛出來的新書;不喜歡連夜排隊去買些東西。落後嗎?我想是有點。污濁的水需要沉淀才能變清;釀出來的酒需要珍藏才能醇香,結出來的果實需要等待才能甘甜。過早地嘗試並不一定就美好。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出名要趁早”,的確,如果不做點提前的準備,必然會猝不及防,力不從心。早點提放,早點發展,是會帶來很多的好處。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你爭我搶;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新科技的誕生;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偉大人物的永恒。
思想要超前,生活可落後。
後記:
一直在想一個觀點——人定勝天,先賢提出這樣的觀點,到底該如何解讀,我說說我的看法。
人定:《大學》中的“物格、知至、意誠、心正”;禪宗中“平常心是道”,都與人心相關,所以我把人定理解為——人心定,“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通過修煉達到一種平淡、從容、和諧的境界,就像日出日落,下雨刮風那樣自然,回歸到最本來的樣子,心安定,才能思慮,才能得,這也是一種禪修。
勝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命”,這兩個天可能有所不同。第一個天,是在做出縝密的安排、統籌的規劃後,可能出現的意外的統稱。而天命的天,是自然、是道德、是精神、是自由、是永恒。在自然面前,古人、來者都無法逃脫死亡的命運,人們無法抗拒自然的規律,有的隻是一種渺小、無奈、敬畏。人,是靠著其他生物(也包括他人)活下去的,這中間會暴露人的野蠻、兇殘、自私、冷漠等,而此時道德的出現,會約束人的野性,凈化人的靈魂,導向真善美。天地不仁與永恒,往往讓人們感受到短暫、失落、不甘,相對與物質、肉體而言的精神,在實現自己人生意義與價值的同時,讓人們找到一種寄托和出路。在不斷體認、感悟、敬畏,再到持守,完成瞭人——天——人的內化的過程。
此時,人們平淡、從容的面對天加給自己的一切,不再彷徨、膽怯、無所適從,這恐怕就是人定勝天所要傳達的意思吧!
點評:
菊開深秋,梅香臘月是它們的特性使然,因為它們無法在其他的季節開放。也可謂是順其自然。那麼大傢說說,老子的這句話是超前、落後還是過於理想化呢?——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