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59:42
附:你可以不選擇,但你必須有選擇的能力
文/蕭秋水
我發瞭條微博:【自測】每年,即使不搬傢,也要思考一下:如果有搬傢的需要,能不能搬?不要發現因為物品等的 限制導致不能搬瞭(購房者這方面的不自由是肯定的)。每年,即使不辭職,也要思考一下:自己的能力,對內是否和組織匹配?對外是否和市場匹配?不要發現因 為慣性等原因,導致離不開組織瞭。
我離職後,曾經也有不少朋友來問我,他們是否也可以離職,象我一樣成為自由職業者,我幫每個人都認真分析,大部分人,我都不建議離職,建議他們仍然留在組織內,或者去其他組織。
我所建議的自測,是一個對自己的評估,這樣可以幫助自己瞭解內外部環境,所起到的作用,類似於年末盤點。很多人做盤點的基準,是現實情況,但卻少有基於未來的考慮而去做盤點。
搬傢測試中,我並不會因為考慮到搬傢的可能性,對於需要的物品就不購置,我考慮的是對我現實的用處,比如書和書架,在我需要書的時候,我總不能完全 依賴借,借有借的缺點,當我需要存放書的時候,我總不能全堆到地上,這樣找起來也不方便。需要,我就會買,搬動麻煩,我就不搬,比如說轉移一個城市,值得 麼?大不瞭到異地再買就是。
辭職測試中,有些人是這樣做的,即使不想辭職,也會去應聘一些其他組織的崗位,查看自己的技能是否落伍。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方式,這和對組織的忠誠度無關,組織需要的是既能幹又忠誠的人,否則單隻要忠誠的話,看門老大爺能當程序員用麼?雖然這樣勵志的老大爺並非沒有。
總有人抱怨自己所處的環境,我往往會問:你為什麼不離開?
是忠誠,還是離不開,這個不好說。
總有人抱怨自己的伴侶,我往往會問:分手瞭會找到更中意的麼?
對方也往往啞然。
總有人抱怨自己的孩子,我往往會問:你給孩子做好榜樣瞭麼?
伴侶還可以再挑,孩子總不能回爐。但對孩子的好教育,不是傢長的責任麼?
說是人可以不選擇,但是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是被選擇的。所以,由不得你不想選擇就不選擇。
象我,還不是要恭恭敬敬地去拜訪外甥女們的老師?——不過話說回來,老師們的確不錯,我姐夫住院時,傢裡沒人做飯瞭,外甥女小學的班主任讓孩子們去 她傢吃飯,我一直很感激。關系管理能力我覺得並不完全是陋習,好像還真沒遇到老師明目張膽索要禮物的情況。就算我們二寶的班主任收去她的手機,我也理解, 這是為瞭讓她不要分心。
遇到刁難的客戶,沒簽合同的時候可以說不做,簽瞭合同就得奉行契約精神,怎麼麻煩都得忍著,還要克制情緒不能影響業務——專業主義永遠是重要的。所以得有挑客戶的能力。
面臨大大小小的選擇,無論說是還是說不,需要原則、底氣、素質、技能,需要對自我和外界的清醒認識,需要“曾妥協也試過奮鬥”,需要坦然地接納和承 受選擇帶來的後果,需要把一切當做磨礪,鍛就自己的成熟、生活的美滿、事業的成就,如果能夠這樣的話,那麼,選擇就沒有白做,尤其是有些痛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