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59:02
文/梅予蘭
這麼久瞭,太陽從未對地球說過:嗨,你是我的!看,這樣的愛照亮瞭整個天空……
你們的國傢與你們的政府是不同的兩個概念,你們的國傢,是你們的歷史,你們的文化,你們的人民和你們共同經歷過的一些東西……
——題記
第一站:國立故宮博物院
參觀國立故宮博物院,我們找瞭一個解說員講解,還是免費的。呸,又談到錢瞭,呵呵。文物的價值也一樣,你怎麼好用錢來衡量,同理,你又如何用錢的數量來衡量文化呢?你能買賣文化嗎?解說員舉瞭一個例子:美國人在蔣中正欲修建臺北故宮博物館時曾提出:所有修建裝修設施費用全包,而蔣所需要交換的,是鈞窯中的一件青瓷。
“那怎麼行呢?中國一共就這21件鈞窯的青瓷,一件都不能少呀。”解說員似笑非笑地說:“說俗點——它的價值之高,大傢都明白瞭吧?”
說實話,在故宮博物院越逛我越生氣,蔣介石這個人,把好的價值高的都挑走帶到臺灣瞭。比如鎮館三寶之一的毛公鼎,那可是青銅時代留下來的!它能安全的在這裡“休息”可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呢。毛公鼎保存完好不說,一點銅銹都沒有。此外,內壁的銘文多達32行,499個字,更是史學傢們用來研究歷史的第一手材料。
平時我不怎麼欣賞水墨字畫,也不知如何鑒賞,但是,在這裡唐寅的作品卻把我深深折服瞭。他的山水畫體現出古人繪畫的最高標準:“可行,可望,可居,可遊。”這樣,賞畫者就可以“臥遊”瞭。你想想,在小屋內聞著墨香,品著淡茶,欣賞心愛之物那是何等的清暢安逸?而唐寅心中又有一種“小糾結”,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才氣沖天,經歷卻坎坷不平,深受科舉考場舞弊案牽連被罰永世不得為官,斷瞭仕途,又在一年之內失去妻子、父親和妹妹,傷心欲絕的他自稱“六無居士”,而每個作品印章時又要在 “六無居士”後邊加印“江南解元”。唉,古人的心思都是一樣的嘛!
我們中國的文化拼圖,就是由一位位唐寅、陶淵明、李白、趙孟頫這樣的大傢拼出來的美圖,才氣加刻苦,文化的融合,歷史的發展——現代的年輕人,可不可以放下網絡用語,放下那些“親!”“蘿莉”“小蘋果”“草泥馬”——哪怕就放下他們一天!然後安安靜靜地坐在書桌面前,讀一讀古代文人墨客的詩詞,欣賞欣賞她們的作品,我們的先人們會欣慰的,因為美就應該被拿來欣賞,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就是一種美。而文化的形成需要時間的積淀,而我們的文化就擁有這一條件。
第二站:國立臺北博物館
在這裡,我們詳細瞭解瞭臺灣原住民的信息,他們分為高山族群等14個族群,可就算同一個族群內部文化差異也非常大,舉些例子:
高山族群裡的雅美人很有生態意識,他們住在島上,總會用到船。在他們眼中,船是有生命的,他們很精細地去做每一條船,為它們畫上眼睛、鼻子,而作為造船原料的這棵樹在他們眼中也是有生命的,他們從小與這棵小樹一起長大,他們陪這棵樹說話,遊戲,一直等樹木長大到被砍下做成船,成為他們永遠的夥伴。
同樣是陪主人一起長大的卑南人的猴子,就運氣不佳瞭。卑南人很具有斯巴達精神,設有一項傳統項目:少年刺猴運動。就是等到小男孩長大成為少年時,將少年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兒小猴子綁起來用長刀刺。這聽起來像是慘無人道的極端主義組織幹的事,但不管怎樣,這是一種傳統,一種文化。卑南人刺猴的意義是:這個民族人數較少,要想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去,就需要鍛煉每一位卑南男人鋼鐵般堅硬的心靈。如果你連心愛的人都敢(忍心)傷害,那麼在與敵人的鬥爭中,你也不會心軟瞭(當然,我個人無法接受此觀點)。
我想,文化可以是包容、善良的,也可以是忍耐、勇氣和堅強。文化無所謂對錯,也沒有好壞之分。文化是一個寶庫,它永遠靜靜地矗立在那裡。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我們的改變、成長和進步,而我們也能從中得到啟示。文化是我們人類的影子,也是供我們閱讀的厚厚的一本書。
第三站:國立臺北美術館
這次很幸運,正好趕上“尋梅啟事:1976-2014回顧”梅丁衍教授作品展覽的最後一天。我很喜歡梅老師的作品,因為他的作品風格帶有很強的政治諷刺意味。有幾個作品給我印象很深。
作品一:你們的成功便是我們的幻象。 “Your success becomes my illusion.”這是有關華人移民到美國的時代主題,有關種族問題,夢想與現實之間無情的距離,深刻而含蓄。作品二:一幅大張的色盲測試圖,非色盲病患者很容易能看出,上面的3個數字“228”。瞭解臺灣歷史的人都知道,二二八事件是1947年臺灣國民黨政府殘忍鎮壓臺灣民眾的起義的事件,也是臺灣原住民這麼多年的心理創傷。但是,各位不用為慘死於這場鎮壓的人摩拳擦掌、憤憤不平。現在,每年臺灣領導人都在紀念日那一天當眾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臺灣政府還在總統府旁邊修建瞭一座228紀念館和228和平公園。想一想,這是怎樣的氣度?換做是你,你敢嗎?對於這個作品,梅老師的解讀是:看不見畫中字的人,你不是文盲,你是史盲。作品三:有關“蠶“的主題作品。小小的蠶,人類在你身上得到的太多,人們榨幹你的一生,從你出生的那一刻一直到你的死亡。然而,因為你,你吐出的絲,織出的絲綢,在另一方面是否也給中國帶來瞭災難?小小的一隻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