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59:42
文/春江水濤
突然間得知好友離職的消息,著實讓我很震驚。
我跟好友是同事,雖然是在同一個大辦公室裡,但我們之間的相識還是在我進入公司3個月後的事情。好友是一客服MM,負責公司產品的客服工作。每天她都來的很早,中午沒到上班時間就開始給客戶電話,我也忘記瞭有多少次午休時被她打電話的聲音吵醒,有時候會有點惱火,這是誰啊,大中午的還不讓人休息,當然也隻是在心中發發牢騷而已;但是,大多數時候還是挺佩服這位小姑娘,對待工作是如此的認真負責,當真自愧不如。
好友說,這是一種解脫,是快樂的離職,終於可以離開瞭。好友是裸辭的,像脫離苦海一樣,沒有給自己留任何後路:我沒想到,如此待工作為己任的人居然會如此討厭自己的工作,以至於離開是一種解脫!
其實,我自己何嘗不是從苦海中走出來的呢?想自己剛畢業那年,回到瞭溫暖的南方,卻開始瞭一段灰寂的生活。
我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傢臺資生產企業裡任職行政專員,雖說是行政專員,但由於行政主管職位空缺,所以公司大小行政事務就都歸屬我管,我也直接向公司總經理匯報。這似乎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如果繼續發展,我似乎可以成為一名高級行政人員,可現實並不如意。生產企業中,生產與行政分傢早就不是新鮮事,生產部門的強勢與行政部門的弱勢導致行政部門完全淪為公司的附屬部門,沒有話語權,這種情形在臺資傢族企業中就尤其突出瞭。公司生產部門主管是董事長外甥的時候,公司所有決定都偏向於生產,在這種情形下,無論我都麼努力地工作,也無法將工作做好。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每天晚上都會在夜裡驚醒,隻因為潛意識中又想起瞭工作,使得本來並不開朗的我變得更加抑鬱。面對著一大堆trivial,還有固定每周一公司例會上生產各部門主管對行政部門的批鬥的壓力都要我獨立承擔。於是,在10個月後,在幾個重要的政府相關申報項目結案之時,我也毅然離職。辦完手續的第二天便卷鋪蓋回瞭一趟傢,而後便隻身來瞭帝都。
好友與我都選擇瞭離開,來讓自己得到解脫。好友離開的原因很簡單:在公司沒有存在感,工資太低,待下去純屬浪費時間;而我當初離開的原因是:工作並不是自己喜歡的,承擔的壓力、責任與權力、工資不匹配,當然也看不到職業發展的希望。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跟我們一樣,在認清自身條件與看清當前工作狀態後選擇離開,又有多少人在糾結到底要不要離職。我隻想說,離職也可以是一件幸事。
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在對待離職這件事時是猶豫再三的,就像當初我工作10個月之後才決定離開;而也有很多人,想當時和我一起進公司的夥伴,在轉正之前,認清當前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之後,轉身離開,那是多麼的毅然決然,又需要多麼大的勇氣才做出這麼一個離職的決定。
對於應屆生,當我們在做離職決定的時候,總在擔心離職之後沒有經驗找不到工作怎麼辦?對於有經驗的職場老人,或許又會放不下已經獲得的較高的待遇和職位,而不顧職業發展需要,而選擇一直耗下去,殊不知,這樣之後,於己於公司都隻有百害而不一益。
離職需三思,但當斷不斷必有後慮。
離職也可以是一件幸事,如果覺得工作不開心瞭,工作不能讓自己得到一個階段的提升,不能讓自己有所成長,那麼離開我們並不會損失什麼;相反,不離開,那麼我們又該浪費多少青春歲月。我們時常會考慮,如果每份工作的時間不夠長,那麼下一傢企業會不會覺得自己的忠誠度不夠,而拒絕我呢?當然,企業有這樣的心態可以理解,但對於我們來說,如果每份工作都做長,做不好,是否應該考慮仔細反思自己的定位問題。而對於畢業一兩年的我們來說,一時的定位不準,相信是可以被原諒的,當我們找到自己的方向之後,我們需要做的就隻剩下堅持、努力和沉淀瞭。
離職也可以是一件幸事,我們在做出離職決定的同時,隻需要考慮當前工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能不能讓自己有所成長,有所沉淀,如果是,請留下;如果不是,請離開。我們完全可以拋開過多的思想包袱,選擇離開,放空自己的心靈去尋找自己的方向,相信未來屬於我們。
2014年12月1日 於新疆烏魯木齊市商業銀行大廈
點評:要記得,自己永遠都有選擇權,就看這種選擇是根據怎樣的情況做出的,無論是離開還是留下都應以自己是否能得到進一步的成長為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