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活著才對得起自己

2016-08-09 22:00:37

抱怨是沒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為自己無能找的借口。如果你對一件事抱怨瞭,就意味著承認自己沒有能力解決掉它,意味著認輸。抱怨會使自己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多,不利於正確認識所面對的問題。會讓你周圍的人對你產生反感,不願與你合作。

心浮的人,或者說感覺自己不幸福的人,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隻看重自己沒有的,看不到自己有的。農村人羨慕城裡人不用頂著太陽下田勞動,皮膚細白,掙錢多學問多。城裡人羨慕農村人房子大,有自己的土地,能吃上有機新鮮蔬菜瓜果。村婦羨慕二奶住好房開好車,二奶羨慕村婦與自己丈夫雙棲雙宿,形影不離。其實,所有的不幸都來自那顆不幹凈的心!心幹凈瞭,世界再亂在你眼裡都會變得和諧,心能轉物此言不虛。

人生的意義,人的本質,和動植物及石塊的區別

我深刻認同佛經說的:人的本質就是一些因緣和合。人與植物的區別在於人有七情六欲,有能動性能趨吉避兇。但人也有不如植物的地方:人活的苦,苦不是因為吃不上飯,找不到老婆,是吃不上好飯,包瞭二奶還想著三奶,吃上豬肉還想吃羊肉,攀緣心苦。沒有攀緣心的石頭稱得上金剛: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做人要是能像石頭這樣硬氣,不是聖人,就是英雄。人有長處,也有不足,長處在計較心的作用下,換個場景就是不足。嫉妒是自己心裡長的一根毒草,受害最深最重的那個人是自己。贊美別人其實是在莊嚴自己,生活中好壞得失真的那麼界限分明不可逾越,值得揪心嗎?

生活中沒有純粹的好人,也沒有徹底的失敗者。所有的概念都為表述心的活動,有妄心的人,才是徹底的失敗者,因為無論他做什麼都心苦。人生短暫,修心事大,人生的意義要自己的那顆真心去創造。

怎麼活才對得起自己

這是個很深的話題,前面已經說過,人是一些因緣的和合,緣聚而生,緣散而亡。人生的意義要自己去賦予,內心認定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會被生活證實。從這一點來說,生活的魔力真大,它能像魔法一般將每個人的願望實現。明白的人知道自己的心是魔,普通人駕馭不瞭它。人分兩類:有信仰和沒信仰的人。人們普遍認為信仰重於生命,所以生活中常會出現感動人的事。所謂信仰,是將一些東西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貴重,比如親情,比如保衛國傢。也有人將享受、名譽或者金錢看得重,為得到這些甘冒生命的風險。沒有信仰人要麼將生命放在第一位,要麼不知道自己該怎麼活著。我認為將生命放在第一位的人也該算是有信仰,不知道自己該怎麼活著的人內心才會糾結。以上這幾種人的活法那種是對的?生活沒有答案,就都是答案。

活著就是答案。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並且願意堅持下去,怎麼活都不虧。如果不願意,就找到自己願意的生活,為之堅守。但我惋惜那些一味羨慕別人的朋友,但不可否認那也是這類人自己選擇的生活。

工作是修煉的道場,對工作滿意是對自己滿意

說我對工作滿意,那是瞎說,但要說不滿意,我不知道滿意是啥。困難,是通往卓越的路,不管你是否發現,機會都在那裡。對偏執的人來說,內心迷茫會與幸福失之交臂,即使事業成功,未必幸福。用心工作是在成就自己,對工作滿意是對自己滿意,接受工作就是接受自己。工作容易,幹好工作不容易,幹好瞭,就成功瞭。不但要在工作崗位辛勤勞作,還要為自己的心田除草,一份耕耘得一份收獲。心有好田,不懼人生顛簸。

點評:我們先把“治國、平天下”放在一邊,來說說“修身、齊傢”,順序原來是這樣的:“欲齊其傢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然來,我們發現,隻是格物,憑空而行,根本無法致知,所以有瞭“知行合一,實事求是”的方法。修身心在於思想價值觀的建立,齊傢是工作事業上的成就。修得身心要能放得出去又收得回來,也就是即要能說服別人也要能說服自己;齊傢是生活的根本,是實現一切開始的平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