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36)不要看人說什麼,要看人做什麼

2016-08-09 22:05:03

智慧:

    上帝的規則是:先給痛苦,然後給出路。魔鬼的規則是:制造麻煩,然後將之合理化。不要看人說什麼,要看人做什麼,而“不能做”與“不做”是兩回事,正如“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才是好貓”,我們任何時候都需要摸著石頭過河,而不是崇洋媚外,盲目照搬所謂的外國經驗!——李俊慧這世界上的人領悟一件事情的渠道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腦子好使,能夠一路走一路反思,對自己越來越瞭解,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越來越清楚。但是也有的人,沒有辦法這麼反省自己,尤其是那些思維封閉、不願意在心智上有所探索和嘗試的人。他們不願意去思考,別人的話也聽不進去,這些人也有別的修行的辦法,那就是“吃生活”。你要讓他們學到一樣東西,唯一的辦法是讓他們去實際體驗,這種人撞瞭南墻才會回頭。當然也有人會一直撞不回頭,沒有人能拿他們有什麼辦法。他們這麼去撞,撞得完蛋,也算是為提高人類平均智商做貢獻。——南橋:早點撞墻早回頭(Fail Early, Fail Often)在知識的海洋中,充滿著太多的知識,我們如果看不見它們,其實,也就等於它們不存在。——《第五項修煉·實踐篇》有一個原則同學們要記住:不重要的學術作品大可不讀,但重要的要反復重讀,讀多遍。不要相信重要作品的簡化闡釋,因為作者究竟怎樣想我們不可能從簡化的闡釋中學到。學經濟,跟學任何推理性的學問一樣,主要是學怎樣想。同學可能是天才,但不懂得怎樣想天才等同廢物。思想的法門是需要學的。沒有機會像我當年那樣屢遇高人,反復重讀他們的原作是可取的替代。——張五常讀書不是讀書人的事,它應是所有人的事。讀書事關我們的終身學習。好書和好老師一樣, 傳道授業解惑,讓我們的眼界,不限於周邊接觸的幾個人,或是朋友圈的有限分享。專業上讀到的書,影響我們就業的前景和工作的模式。“閑書”的閱讀,讓我們擺脫時空的束縛, 讓人生長闊高深,活一輩子等於幾輩子。往小處說,閱讀是深層消遣。往大裡說,閱讀讓我們得自由。 ——南橋我認為低智、偏執、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當然我不想把這個標準推薦給別人,但我認為,聰明、達觀、多知的人,比之別樣的人更堪信任。我認為,在人類的一切智能活動裡,沒有比做價值判斷更簡單的事瞭。假如你是隻公兔子,就有做出價值判斷的能力———大灰狼壞,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此種事實說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為什麼特別熱愛價值的領域。倘若對自己做價值判斷,還要付出一些代價;對別人做價值判斷,那就太簡單、太舒服瞭。講出這樣粗暴的話來,我的確感到羞愧,但我並不感到抱歉。因為這種人士帶給我們的痛苦實在太多瞭。解決問題說來也很簡單:多看、多聽、多試、多想、多問、多走。但是簡單的問題背後有著龐大的體系:看什麼?怎麼看?聽什麼?怎麼聽?試什麼?怎麼試?想什麼?怎麼想?問什麼?怎麼問?去哪裡?怎麼走?看瞭聽瞭試瞭想瞭問瞭走瞭,然後呢?這都是你自己需要先思考的東西,不要指望拿到現成的答案。——蕭秋水關系是一個很有用處的概念。古人雲的“舉一反三”,本身就是要依賴於關系。這個“一”和“三”所代表的“事物”,一定是有某種相似性、相關性,才能夠讓我們舉一反三。但是,明曉“關系”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高深的技能,不然就不會有一句話:“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瞭——突然覺得得道的人都是關系學傢,他們都是掌握瞭種種關系之要訣。——heidixie

觀點:

    這輩子我幹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個一無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新人需要規則,專傢則靠直覺。因為專傢依賴直覺,而直覺有時是無法言說,無法傳遞的,所以很多專傢並不太善於去輔導新人。——《程序員的思維修煉》中國崛起在經濟方面需要的條件:尊重市場,實事求是!“尊重市場”有兩個層面的含義。第一個層面是:市場能做的事情,統統交給市場去做,政府別多管閑事。第二個層面是:市場不能做的事情,政府來做,但政府要順市場而為。“實事求是”在這裡的具體運用表現為:(1)不把“民主”當價值觀(所謂的“普世價值”),而是根據其客觀效果來評價,這就是“貓論”;(2)先試點,根據出現的問題反復修改具體的實施形式,在得不到事實驗證的支持之前不作推廣,這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李俊慧我覺得對於內向和外向,太多的人存在誤解。第一個誤解就是認為外向的性格比內向的性格好。第二個誤解就是把能說會道當成是外向性格的特征。所謂內向, 按心理學定義: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保守,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除非摯友)。傾向於做事有計劃,瞻前顧後,不憑一時沖動。日常生活有規律,嚴謹。遵循倫理觀念。做事可靠。很少進攻行為,多少有些悲觀。焦慮、緊張、易怒還有抑鬱。——秋葉:其實我是一個內向的人心靈雞湯的文字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是可能離你的生活不是那麼緊密。在讀到一些文字之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個人的觀點會更加具有吸引力。現在很多人都說每個人都會心靈雞湯,導致有點泛濫。在信息時代,我們的每一條微博,每一條微信,每一個開心網狀態,每一張隨手拍,每一條語音訊息...都日益上傳到一個越來越巨大的“雲”中。我們的生物和社會特征被數字化,匯入到無限的網絡之流,獲得永恒。未來這些超級數據中會產生超級智慧,讓一個個破碎的電子亡靈復活。——@嚴鋒我想你們年輕人自己要努力,要自己把自己當人,不要盲目服從上面的權威。我認為每個人要爭取自己基本的人權,不要隨便被人剝奪瞭。如果人傢給你“恩賜”,給你點好東西,你就感激涕零,這就不太好瞭。人就應該量才適性,自己有多少本事,在什麼環境,盡量做自己該做的事。——餘英時以固化的觀念重構現實的思維,是一種典型的犯罪人格,監獄中的犯人,九成九都是這種思維。罪犯也會認錯,但認錯隻是裝慫,希望逃避懲罰。在他們心裡,從未認為自己錯瞭,隻是認為自己運氣不好或是被人坑騙。除非他們的思維模式徹底改變,否則不會終止犯罪思維。——霧滿攔江現在整個互聯網行業裡有個很不好的風氣,就是鼓吹創業。因此很多生活平淡的熱血青年們,往往會向往著更好的生活,希望有朝一日也能開豪車住豪宅,希望成為下一個馬雲。但在我看來,如果是這個出發點的話,不能說錯,卻挑瞭一條最艱難的路。通過理財、投資、做生意都能比這更快賺到錢,而創業卻是勞心勞力,最後的收獲可能往往低於你的預期。也因此在我萌生創業想法時,我的一位長輩就告誡我,創業不是為瞭錢,如果是為瞭這個目標,最後很可能會失望。——道哥藝術對我而言,應該是自己心裡長什麼樣子;而設計是心裡想長什麼樣子,社會是怎麼樣的情形。心理、使用者及社會三者是處於並重的關系。我喜歡美感,想將珍惜的東西(美感)放在科技裡面。——黃心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