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31)愛情的問題即是愛情的答案

2016-08-09 22:13:32

生活:
    意義的輪回,玩的不是斷章,而是全程。走在全程,是該塑造意義還是被意義所引領?這便是意義所在。——曹永根成長路上見過太多指手畫腳的“人生導師”。那撲面而來的自以為是,一句“太年輕”便對你的執著全盤否定。首先想謝謝你自以為的好心。其次你作為過來人應知尊重他人才會被他人尊重。再次你懂那麼多大道理,也沒見你過好這一生。最後並非所有人生都會滑向你所謂的結局,我也無需用你的經歷編織我的未來。——@鞭鞭少將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瞭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東野圭吾:《白夜行》物質因為凌駕於人類之上,便生出瞭戾氣和霸氣。但這又怪誰呢?其實物質是柔軟的。它與主人同呼吸,共命運。是主人生活變遷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想起一隻椅子,一個杯子,就想到瞭以前的生活。主人黑發變白發,它們也由光彩照人變為斑駁不堪。它如同傢裡的一隻寵物,一條老狗,甚至如同一個傢中的老人。在每一個角落裡出現,在每一個記憶裡縈繞。它牽系瞭主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時間長瞭,主人就會拿它當兄弟,舍不得打它罵它,舍不得扔掉它。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直到變故降臨,要徹底分開瞭,忽又念起它的種種可心與貼心。但也隻能是懷念。離開就是離開,前緣已盡,無法再續。——易水寒:對物質的依戀那些生在小城、求學省會、打拼在大都會的年輕人,領著暫住證住著隔斷房吃著快餐盒飯,走過鑲金堆銀的大街,卻發現名車別墅雜志封面航班頭等艙和能讓人少奮鬥幾十年的戀人,都是別人的。除瞭年輕的身體和旺盛的欲望,你什麼都沒有。你更沒有資格跟城市討價還價,因為城市永遠年輕,而你,終會老去。失去瞭,才知道什麼是收獲。得到瞭,才知道什麼是錯過。再絢爛,也不過剎那。再不舍,也止於分離。be myself,be better me。即便再悲傷也要勇敢活下去,這是人類的詛咒,但一定,也是一種祝福。——新海誠 《追逐繁星的孩子》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沒錯,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死亡詩社》昨日。在大昭寺周邊消磨一天。上午,賣青稞餅、咖喱土豆的婦女。大昭寺廣場前靜立禱告的白發婦人。磕長頭的小孩,灰塵在額頭,如神聖的印刻。一個衣著時尚的磕長頭的年輕男孩,下午又遇見他,靠在墻上,手裡拿一朵小黃花。大昭寺前的藍天。告訴兒子,到一個地方,要慢下來,看最平常的日常生活。——@學者梁鴻這個世界沒有徹頭徹尾的失敗者,隻有你不擅長的領域,一如韓寒,學校不適合他,在學校他是一位loser,但是除瞭學習成績,他在其他領域是當之無愧的winner。這個世界唯一的失敗,是你認為自己是一位失敗者。
情感:
    “歸屬感”是你強烈地想和他在一起。“安全感”是你覺得他強烈地想和你在一起。“幸福感”是彼此都強烈的想在一起而最終走在瞭一起。兩個人吵架本來就沒有大不瞭的事情,如同一個遊戲,玩著玩著就過完瞭一生。所以,你希望兩個人吵架之後怎麼做,就和對方溝通,最好的模式就是兩個人經過商量之後得出的方法,不要隻讓對方去猜你喜歡什麼樣的和好方式,你要告訴他,做不做就是他的事情瞭。再親密的人也沒有義務去懂你,但是再親密的人也有義務和對方去溝通,有義務去給對方提供懂你的條件。人與人之間情斷義絕,並不需要什麼具體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隻是心離開的結果,事後才編造出的借口而已。因為倘若心沒有離開,當將會導致關系破裂的事態發生時,理應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沒有,說明其實關系早已破裂。——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有些男生總喜歡與女生爭個對錯,別天真瞭好嗎,你開口時女生的腦洞完全就被“為什麼他不讓我?”,“他現在變瞭是不是不愛我瞭?”,“他對我都不在乎瞭我還要他幹嘛!”所占領,所以還是那句話,吵贏瞭的都沒有女朋友瞭。——@七個柚子多少錢沒有人是為瞭愛你而來到這個世界——即使親如夫妻,你們也是各自獨立而不同的生命個體,你們結伴走人生這條路,日頭晴好的時候,各走各的遙相呼應,風雨來襲的時候,出現在對方身邊,遞把傘、搭把手,一樁婚姻的意義,就在於此,也隻能在於此吧。婚姻並不能承載更多,更不必把自己對於男人的全部幻想,對於人生的全部期待,全都押在婚姻上,婚姻承擔不瞭這樣的使命,婚姻並不是一個人生活的全部。如果一定要在這一點上較勁,那麼結局隻有兩個:一個是散夥,一個是你過得不快樂。——卡瑪:《兩個人的修行》可以愛一個人,也可以明確告訴他自己不可退讓的底線,但是不能去改造一個人,愛建立在你是一個“有私”的人,當一個人你特別想改造時,就是一個不適合你的人,這也算是愛情的甄別標準之一吧。——連嶽周國平先生眼中的真愛,容易發生在兩個獨立而自信的人身上。他說:“好的愛情有韌性,拉得開,但又扯不斷。相愛者互不束縛對方,是他們對愛情有信心的表現。誰也不限制誰,到頭來仍然是誰也離不開誰,這才是真愛。”張曉風的愛,是一段親密而世俗的生活記錄。她說:“愛一個人常是一串奇怪的矛盾,你會依他如父,卻又憐他如子,尊他如兄,又復寵他如弟,想師事他,跟他學,卻又想教導他把他俘虜成自己的徒弟。親他如友,又復氣他如仇,希望成為他的女皇,他唯一的女主人,卻又甘心做他的小丫鬟小女奴。”“愛一個人會使人變得俗氣,你不斷地想:晚餐該吃牛舌好呢?還是豬舌?蔬菜該買大白菜?還是小白菜?房子該買在三張犁呢?還是六張犁?而終於在這份世俗裡,你瞭解瞭眾生,你參與瞭自古以來匹夫匹婦的微不足道的喜悅與悲辛,然後你發覺這世上有超乎雅俗之上的情境,正如日光超越調色盤上的色樣。”王小波的愛,是直白的,是濃烈的,是讓人沸騰的。他在《愛你就像愛生命》中,寫道:“我把我整個的靈魂都給你,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忽明忽暗, 一千八百種壞毛病。它真討厭,隻有一點好,愛你。”“你知道我在世界上最珍視的東西嗎?那就是我自己的性格,也就是我自己思想的自由。在這個問題上我都放下刀槍瞭——也就是說,聽任你的改造和影響。你為什麼還要計較我一兩次我無心的過失和對你的傷害呢?”“我對好多人懷有最深的感情,尤其是對你。我對好多人懷有最深的感情,尤其是對你。你是非常可愛的人,真應該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假如你願意,你就戀愛吧,愛我。不一定要你愛我,但是我愛你,這是我的命運。”史鐵生的眼裡,愛是孤獨的,愛是宿命式的祈禱,愛隻是愛。他說:“永恒的距離,才能引導永恒的追尋。永恒孤獨的現實,才能承載永恒愛情的理想。所以在愛的路途上,永恒的不是孤獨也不是團聚,而是祈禱。”“一切談論都不免可笑,包括企圖寫一篇以‘愛情問題’為題的文章。某一個企圖寫這樣一篇文章的人,必會在其文章的結尾處發現:問題永遠比答案多。除非他承認:愛情的問題即是愛情的答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