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是為瞭做土豪

2016-08-09 22:13:53

按:盡管大傢都看煩瞭阿裡上市的新聞和段子,也見識瞭中國平民的神話故事,我還是想分享這篇文章,喜歡這樣平和的心態和做事的方式。阿裡於我,隻是一個非常方便的購物商城。

文/道哥

上周五阿裡巴巴在紐交所上市,隨後市值一路沖上瞭2000億美金的大關,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IPO。這一夜之間馬雲成為瞭新的中國首富,位於杭州的阿裡巴巴也誕生瞭很多千萬富翁。

這一切就像神話故事一樣,讓外人各種羨慕嫉妒恨。最讓人恨得牙癢癢的是,阿裡最後還調侃似的來瞭一句很傲嬌的話: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瞭呢?!」

雖然我也很認同這句話,但在現在說出來,估計也就是成功者才能站在高處不勝寒的風景處,驕傲的向身後無數的失敗者和追趕者發出的宣言。竊以為這也是馬雲對這些年來無數的冷嘲熱諷、質疑和挑戰做出的回應 — 「我吹過的牛,都兌現瞭」。

怎麼把大象裝進冰箱裡?答案很簡單:打開冰箱,把大象放進去,關上冰箱。

阿裡巴巴是怎麼成功的?答案也很簡單:吹一個很大的牛,然後把牛皮兌現瞭,就成功瞭。

但我們其實都知道,這背後真的沒這麼簡單。人們往往隻看到那風光的時刻,對此充滿瞭各種羨慕嫉妒恨,卻沒看到那背後的各種酸甜苦辣和艱辛。僅就我通過各種小道消息瞭解到的一些東西,我就知道馬雲真不是那麼好做的,至少我這輩子和下輩子都不想做馬雲,給再多錢都不做。估計他自己也這麼想,所以才說過:「下輩子不想做馬雲」。

至於阿裡上市,我和很多人一樣,都是受益者,這點也毋須諱言,有人問我我也不會很虛偽的裝窮。記得以前一位朋友從阿裡離職時,我本來以為他會很不開心,因為一是損失瞭不少股票,二是當時走的也不太開心。但最後他隻跟我說瞭一句話:「感謝阿裡,感謝馬雲」。對我來說也是一樣,感謝阿裡,感謝馬雲。

很多員工都一夜暴富瞭,但也絕對沒有某些媒體說的一萬多個千萬富翁這麼誇張。事實上,很多員工有價值上百萬的股票就很不錯瞭。阿裡很值錢,但還不算太離譜。記得上次中國互聯網誕生這麼多「土豪」還是360上市的時候,再早一點可能往前數就要算到百度瞭。不是說其他公司上市就不值錢,而是很多公司的老板都很摳門,不太願意把股票分給員工。我感覺在互聯網公司裡,馬雲和周鴻禕都是非常大方的,至少比李彥宏和馬化騰大方,所以員工都願意死心塌地的跟著他們幹。下一個這麼大方的老板可能就要看雷軍瞭,期待小米上市再造一個屌絲程序員變身土豪的神話。

互聯網就是這麼神奇的地方,所以才這麼令人著迷。

但實際上阿裡的很多員工手裡都沒什麼現金,可能與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那些看起來很嚇人的錢其實都是在賬面上,而員工每年用於行權和還稅的錢可能會把所有的工資和獎金收入全部榨幹。每年要交幾十萬、上百萬的錢用於交稅(45%的稅)的員工大有人在,到最後自己沒錢就隻能找公司貸款,結果就是欠瞭公司一屁股債,更離不開阿裡瞭。

對於上市這件事情我的心情還是相當平淡的,平淡到我隻在周末的時候抽空掃瞭一眼上市首日的收盤價,而媒體對阿裡鋪天蓋地的新聞更是一篇沒看。可能是因為經歷過07年B2B的上市,又經歷瞭後來B2B在香港的退市,所以心情的大起大落已經不會再有瞭。反倒是老婆會很興奮的跟我講咱們那點股票現在值多少錢瞭,但過瞭那個興奮勁也就回歸平淡瞭。

07年B2B上市的時候我也很激動,那時候還跟風學瞭些股票的知識。最後的結果是,我投資的股票基本都被腰斬瞭,套瞭很多年。而當時曾寄予厚望的B2B的股票在後來以發行價再退市,把我鬱悶壞瞭,因為對公司的熱愛,在高點時我還買進瞭一點,也再沒機會解套瞭。自此我對股票就懶得再看瞭,還是自己踏踏實實做事情靠譜一點。

B2B上市後又退市的這段經歷,我感覺對阿裡來說非常重要,暴露出瞭很多問題,也積累瞭很多經驗。有過一次經歷,又有Facebook的前車之鑒,所以阿裡的這次IPO做的非常成功。

至於股票這個東西,對於上市公司的員工,我建議不要過於關心。否則每天去看一下價格,然後算算自己的財產又增加或縮水瞭多少,就沒心思工作瞭,而且會很辛苦。天天去數錢其實是很沒意思的事情。

財富對於我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再為生活而煩惱,其次就是有一些好的想法,可以直接就花錢去做,不用整天YY或者是抱怨懷才不遇。我覺得這是所有技術宅們都會很向往的一種狀態 — 老婆不會跟你念叨柴米油鹽,父母也會少操很多心,最關鍵的是終於可以「很奢侈」的買些Geek們的「玩具」瞭,比如機械鍵盤、Google Glass、智能手環、無人機之類的東西。嗯,屌絲程序員們有錢後的想法其實也很簡單。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