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2:19:53
文/文昌
害怕停下忙碌的腳步審視走過的路,缺乏長遠的目標和規劃,也就隻能被動的亦步亦趨接受生活的指點。安靜的享受生活的美好,調節好心態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也不是不可以,隻是不安分的總以為更好的生活不在當下,而在別處。貌似一成不變的生活裡,其實歲月一直在流轉,世界在變化,如果隻是徒然的混跡人世,又何必大費周章不遠千裡到陌生的城市求學工作呢?為什麼不在那個安靜的小鎮,娶妻生子享受人世最樸素的溫暖呢?
偶爾的停歇和觀望也會讓自己失瞭準心,一路走來似乎也沒有做錯什麼?總感覺眼下的自己不是想要的樣子。擔心哪天像諾基亞被微軟收購時,其CEO說的,我們並沒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瞭。擔心自己陷入生活的俗套,荒廢瞭這大好的年歲慢慢的老去。尼采說:“當你健康時,你就會快樂;當你羸弱時,你就會悲觀失望”。當我們面對生活的冷漠悲觀無力的時候,或許隻是身體不適。有時的悲觀是囿於環境的束縛和能力的限制而看不清遠方的茫然,久而久之就忘瞭當初為什麼出發。
慶幸自己趕上瞭這樣的時代,不必經受饑寒交迫的痛苦,也沒有戰爭屠戮下偷生的惶恐,隻是悠然的按部就班走來,甚至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隨著滾滾人流湧入城市,享受現代社會的文明。抱著看世界的心態,每有機會總會出遊,看看世界的模樣,穿梭在世博會的展館裡見識世界的文明,徒步遊走在廣州城裡看都市的繁華,遊弋在各個城市的大學裡見識名校的風采,到沙漠裡感受細沙纏綿,在大海裡品味什麼叫肆意汪洋。將自己放到偌大的世界裡,難免孤單,但誰不是這個美麗世界的孤兒呢?
更何況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誰先到來,誰能料到魯甸的地震會驟然降臨?在現實面前“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的小資總是缺乏力度,不得不去反思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什麼是值得追求的?
不遺餘力的向外探尋著這個世界的繁華,可終究隻是走馬觀花,精彩歡快的瞬間總是不敵兒時玩伴在田野裡嬉戲時的歡樂,再美麗的風景不如故鄉春天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開得溫暖。有些流淌在血液裡美好的記憶是無法磨滅的。但是這種出生背景的局限性也是無法磨滅的。比爾蓋茨的書不會告訴你他母親是IBM董事,是她給兒子促成瞭第一筆大生意;巴菲特的書隻會告訴你;他8歲就知道去參觀紐交所,但不會告訴你,是他當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而且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巴菲特。出身卑微並不意味著我們所珍視的東西不重要,父母給瞭我們別人無法給予的東西,比如生命。
試圖在機械式的生活裡尋找一些人世的溫暖,而回傢聽起來就很溫暖。於是見到瞭久違瞭父母,圍在一起簡單吃頓飯就覺得很溫馨。小侄女醒來第一反應就是看我母親在不在,然後啼哭著喊奶奶,挺能體會那種醒來茫然四顧找不到人的失落和無助感。奶奶念叨著他是民國二十二年生的,今年都八十瞭。傢裡的夜晚很安靜,沒有人來車往的嘈雜,看得見漫天的星辰,在傢裡睡覺很踏實。回京的車上旁邊的大叔說:“上次來北京,還是在二十年前,現在都六十多瞭,現在出來看一次就賺一次!”,聽著我滿心感慨,哪天我也會老去。
數不盡的繁華,經不起此番安靜的品味和盤點,再次出發似乎又明白瞭些什麼,為什麼不遠千裡在外求學工作,無非是盡可能見識不同的精彩,踐行著更多可能。如果在傢也能看電視,又何必不遠千裡跑到首都看同樣頻道?如果做著八十歲也能做的事,又要這大好的青春做什麼呢?
如此,也就釋然瞭!向內,我們要追尋內心的寧靜和平和;向外,我們要在不斷精進中體味活著的精彩。
書於 北京 八月
點評:什麼是好的生命?好的生命,是有事做,有人愛,有問題可想,有選擇的自由。如何塑造好的生命?樹木花草往高處長,往橫向空間長,枝繁葉茂,變成一把打傘,接觸更多的空間,長得更高看的更遠。人和動物一樣,越高大越強壯,才可以奔跑跳躍,去更遠的世界,成就那個從未被人看見與理解卻是自己內心所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