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靠日更寫文就能成功,還要那些多維能力做什麼?

2017-03-31 11:00:30

文/郭小果

今年感覺身邊多瞭很多做公眾號,做自媒體的人。

作為一個從2015年就開瞭公眾號,並且成功地踩瞭無數大坑,並且屢戰屢敗的所謂原創作者,一個久病成醫的新媒體解“毒”師,我覺得我必須得說幾句掏心窩子的話。

第一個是關於勤奮高產的。

身邊有很多很勤奮的作者,每天都在日更,每天文章拉下來都足夠你坐在馬桶上呆個幾分鐘的。

但是你知道嗎?很多文章,真的連點開的欲望都沒有。

你寫文章,而且發在公眾號上,其實它是一個產品。這個產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自己怎麼看都好,寶貝的不得瞭,但是在別人看來隻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孩子而已。

另外,你把這個產品發出來,你不考慮使用這個產品的人的體驗和心理感受嗎?

先不要責怪別人沒有耐心,也不要怪別人不識貨。畢竟,還是有很多很多好文章,被大傢在朋友圈裡呀,群裡呀傳來傳去的。

第二個是關於日更的。

這個話題,非常有爭議性,到底要不要日更?我記得有個大牛說過,一定要日更,一定要日更,美其名曰是用輸出倒逼輸入,勤奮到感動自己,感動世界。

事實上,要不要日更,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從保證輸出角度,當然很好。

但是問題是,很多人白天是在工作,下班之後開始做公眾號。一篇文章從構思,到寫,到修改,到排版,再到預覽、發送,互動,起碼也要三四個小時。

下班已經很晚瞭,吃個飯,然後把這些做完,已經是深夜。也許ta覺得自己很厲害,又輸出瞭東西,帶著滿足感入睡。當然還會隱隱約約的,認為也許自己,第二天就會出一篇10萬+。

可惜,事實是,他們很焦慮,總會有人在群裡面說,大傢幫我看看這篇文章,閱讀量為什麼這麼低?我天天寫天天輸出。

這時候有人會說,別著急嘛。量變引起質變。再堅持這麼做下去就好瞭。

一開始的時候,甚至連我自己都是這麼相信的。

然而後來我逐漸醒悟,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謊言,甚至是耍流氓。

首先,你下班之後的時間其實是非常寶貴的,如果你沒有去整理白天的工作思路,也沒有去閱讀經典的書籍,深入的思考,你刷出來的文章隻不過是一篇垃圾,隻是聊以自慰而已。

其次,你把這麼寶貴的時間,本該用來學習和輸入甚至是陪伴傢人的時間,拿來硬擼去輸出,這簡直是暴殄天物,活該被暴打臉一百下。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有價值的並不是你的日更,而是你的文章質量。

第三,告訴你要日更的人,是在行動上,想要改變你。這個出發點看起來無懈可擊,但其實,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我們的心智模式其實是有層次的,最上面一層是行為層次,接著是姿態,然後是感受,再往下是價值觀,和內心的渴望。[薩提亞的冰山模型]

僅僅在行為層次上,告訴你要幹嘛幹嘛的人,並沒有去深入挖掘你到底缺少哪一部分,也沒有去深入的挖掘你自己的優勢到底在哪。

說句實在的,如果方向錯瞭,一開始的底層設計錯瞭,越努力,越勤奮,失敗的越厲害,南轅北轍啊親們!咱們中國老祖宗永遠是用凝煉的語言,告訴我們深刻的道理。

量變引起質變這句話本身沒錯。但是你要看它變的方向。有可能開出一朵花來,也有可能變出一坨翔來。

第三個是,關於對寫作的認識的。

也許是大傢看到現在自媒體,很多牛人已經變現,迅速地完成瞭財富的累積。而這些人也告訴你,他們是靠寫作發傢的。於是好多人就這樣加入瞭寫作大軍,烏泱烏泱。

可是他們不會告訴你,寫作隻不過是他們多維能力組合中的一種能力。現在已經不是一個能力走遍天下的時代瞭。

無論是周沖還是咪蒙,寫作能力隻不過是他們錦上添花的一種能力。周沖有著多年的講課經驗,咪蒙十幾年前,就是文學科班出身,以前做過南方都市報深圳區域首席編輯。在寫作能力之外,他們的選題策劃能力,還有背後的資源整合力,才是最牛b的。

所以對於有著多維能力的人來說,寫作能力是錦上添花,對於本身沒有什麼積累和能力的人來說,寫作能力成瞭他們的救命稻草,希望寫作能雪中送炭。我曾經看過一篇帖子,說一個少年,寫瞭700萬字的網絡小說,才終於掙瞭一點錢。那一刻,我既心疼,又覺得替這些人可悲。

是啊!本身就很厲害的人,寫作能力於ta,隻是多瞭一個維度的能力。本身沒什麼出彩的,寫作也能讓ta看到希望。但這種人十分需要止損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