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努力瞭卻還死瞭一地?

2016-08-11 23:17:50

總之,需要擁有能力,你才能成為競爭者,而不是觀眾。

第三步:堅持與機遇

如果你能過前兩關,恭喜你,從炮灰升級為遊戲玩傢,但是不要高興得太早。高手過招,除瞭各自的內力招式,往往還需要一些機遇與運氣。

《異類》一書中提到,大部分的IT英雄出生於美國50年代——如果你出生太早,則IT革命來臨時,你已經年過30,傢庭負擔太大,機會成本增多,不敢放手一搏。如果太年輕,則無力積累足夠對於電腦的才幹與資源。所以前者更多成為“觀眾”,而後者更多成為“跟隨者”或者“炮灰”。

我們知道,福佈斯排行榜的財富英雄們,也各有各的機遇。大陸的借著互聯網起飛,臺灣的借著加工制造業騰飛,而香港則遇到瞭地產大潮。周密的計劃,以及計劃外的機遇,都是成功的不二因素。

作為70後,我熱愛《英雄本色》裡的小馬哥。周潤發憑這部電影一舉從票房毒藥晉身影帝,把整個80年代的香港影視圈變成“周潤發時代”。當他回顧自己的演藝生涯,他認為《英雄本色》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我在香港拍瞭七十部電影,隻有《英雄本色》是一生難得遇上一次的好片。七十分之一的機會!我現在在美國一年隻拍一部,就算拍二十年也隻有二十部,而我可能再也碰不到另一個《英雄本色》。”

七十分之一,這也許就是機遇和堅持最好的註腳。

第四步:成功瞭!

一直到現在你回頭四顧,才發現身邊當年同行者已經七零八落,一直能走到今天的沒有幾個。你們擁抱,拍著肩膀互相感嘆,人生不易。

正如下圖:

好的,這個時候,鏡頭打過來,閃光燈亮起來,話筒伸過來,大傢圍過來你問,為什麼會成功?

當你從漏鬥底部向上看,你能總結的就是,“我看到瞭一個趨勢,然後就堅持一直走下去。然後成功瞭。”或者你要說的再文藝一些:“發現心中熱愛,堅持追隨,不要放棄,就是成功。”

這與你是實話,你看到瞭趨勢(時代機遇),心中熱愛(興趣匹配),然後一直堅持(有達到生存底線的能力與才幹,並且不斷提升),然後你繼續堅持,不言放棄——長生才能救世——一直到有一天,你遇到瞭機遇。

但是如果你能走回去看看,你會發現很多看到趨勢,並且內心熱愛的人卻缺乏能力資源的人,隻是成為瞭觀眾(默哀下考公務員又被刷下來的人們吧)。很多看到趨勢,擁有才幹卻競爭不過的人,成瞭炮灰(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年齡是2.97年)。還有一些死在最後一關的人,他們也許並不比成功者堅持得更加短,卻還是沒有等到機遇,他們沒有成為先驅反成先烈,音容宛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團購網站嗎?)

堅持與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成功的條件有很多,有時候,還需要一點點幸運。

摘自:古典新書《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