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1 23:19:37
雞湯是個好東西,雖然公母雞熬湯功效、講究殊異,但總是對需要進補的人大有裨益。中國飲食總是不太講究營養學的,怎麼算起來也是雞肉的營養來得多,唯一可以當做借口的是,雞湯容易吸收。再或許,還有點心理作用,色香味俱全,還不用咀嚼,隻需要吸溜,一口下去,服帖的連食道都能吸收能量似的。
舊年代,雞湯是個稀罕飲食,不是逢年過節、病體虛弱,就是產後營養,或者大小受傷之後的特供,抑或是大傢富貴的可以用來顯擺。現在倒是簡單,現代社會自然物質遍地,如今雞湯講究多瞭,配料繁復,鳩占鵲巢的感覺,想喝幾乎可以隨時,甚至到瞭,雞精糊弄一下你也未必辨識的瞭。
想起心靈雞湯。
網絡時代自然欲望滿眼,心靈強壯與否、受傷與否無甚關系,每個人都一定有點產後憂鬱癥,不來點心靈雞湯那是不夠滋潤和矯情的。
雞湯麼,認識自己、活在當下、喜悅、堅守夢想、愛、喜悅、放下、光明、勇氣、堅強、療傷、安靜、熱情…就差一個詞“成功”。老話講,缺什麼補什麼,想吃什麼就是缺什麼,這樣看來,喜歡雞湯的人真有點可憐兮兮、悲慘萬分。缺瞭這些,想想人能活下來那是真不易,個個生不如死、度日如年的。
潛意識裡這個世界一定是對你不公平的,所以你傷痕累累;這個世界一定是邪惡的,總想把你篡改;這個世界保不齊就是黑暗的,你需要火把照明;這個世界一定是沒有意義的,你需要來點如何才能活著有意義的提示。
於是乎,你一定有病,證明自己無病是個難活兒,證明自己有病那就容易多瞭。病瞭就得治,咱沒時間去鍛煉體魄、堅強意志,咱也不想回爐改造、喜獲新生,那就先喝點雞湯、補點氣血。雖然不是戰士,也要硬生生拉出一副架勢,我很可憐、很無助,但我也在戰鬥。
和平年代總是需要矯情的,因為沒有那麼多的血肉模糊、顛沛流離,為瞭證明自己存在,總是需要臆想一些痛苦。太多的人,不是因為自己快樂而覺得自己存在,而是不停證明自己痛苦來標記自己活著。
反正自己病著、傷著、筋疲力盡著,我不要雞湯誰要雞湯,有誰比我更需要雞湯?雞湯易上癮,也毀瞭你自己的咀嚼和吸收能力,稍微硬點的東西你是咀嚼不動瞭;稍微不是流質的食品,你必然消化不良。怕隻怕,從此患上雞湯依賴癥,不是雞湯不吸收、不是雞湯自然沒能量。
你不從生命裡汲取能量,隻在雞湯裡尋求安慰。這個世界在你眼裡有點詭異,時空自然荒蕪無比,充滿危險和敵意,隨處僵屍遊走,毫無生機,沒有光亮。你學不會因為未知而快樂,隻學會因為已知才湊合著活下去。自身沒有光亮的人,既吸引不到別的人,也別指望能溫暖自己。
少瞭些咀嚼、少瞭些唾液、少瞭些胃動力,要麼你虛胖,要麼你徹底搞壞身體,四肢羸弱,腦袋巨大,心理變態。剩下的自然是憤世嫉俗,要麼是自怨自艾,或是躲避起來自成小天地,總該是有點自欺和逃避。
人生下來該不是為瞭戰鬥的,該是奔著快樂來的。可惜喝瞭雞湯,自己先就對世界膽怯起來。總把自己放在需要滿血復活的地步,那自當需要能量輸入、攝入。需求決定產量,估計以現在的銷量,如今的雞湯,品質也大不如前瞭吧。再碰上幾個喪良心的,拿些添加劑糊弄些味道給你,味道還行,隻會讓你更加虛弱罷瞭。
不指望你能茹毛飲血,那總是有點不合適,但學會咀嚼和消化總是應該的。即如這個生活,隻有體悟這次生命,咀嚼你的經歷,消化你的過往,生命的營養總應是滿盈和富裕的,也必然是豐盛內斂而充滿光亮的。但你偏偏選擇隻有心靈雞湯這樣一種食物、一種生活營養,活不活著也沒什麼差別。
雖然沒必要證明你自己沒病,那是個曠世悖論。但起碼,總要明白自己最多是偶爾有病,偶爾身體虛弱,偶爾受傷。起碼沒必要祭著心靈雞湯的大旗,來證明自己滿目瘡痍、病入膏肓。喝雞湯本身是為瞭強身健體、快速恢復,難不成就是為瞭證明自虐有癮,證明自己有病且纖弱?
人生不是用來思考過去的,也不是為證明自己有病才活著的,因為未知才快樂總是應當的吧。學會認識自己,學會選擇,學會愛,學會擔當,學會當下的喜悅。真如此,雞湯大可退場,隻需“學會開始生活”。
學會“認識自己”從認錯和改錯開始;學會“選擇”從不尋找理由開始;學會“愛”從愛別人開始;學會“擔當”從給自己設定短期目標並達成開始;學會“當下的喜悅”從認定自己本該快樂、快樂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