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常規篇(四)

2016-08-12 23:04:27

思​考​是​一​種​力​量,認真是一種生活態度。隻有在尊重、敬仰和熱愛的人們發生改變的時候,一個人才會改變自己的核心理念。

文/於震

1.為什麼女漢子這種稱呼得以流行並且以其為榮?

答:一直以來的主流意識形態中,女性都是象征著柔弱,需要被保護,無需拋頭露面,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不再被這些象征所代表,甚至展現出瞭堅強、果敢的一面時,男性突然因此失去瞭因為保護欲所產生的優越感,並且對這種變化有些無所適從。因此主流意識需要尋找一個新的稱呼來面對這種變化,並且同時彌補這種變化所帶來的優越感的缺失,女漢子一詞便應運而生。而這也是這個詞匯隱隱中帶有著一種諷刺感的原因所在。隻是這個詞流行背後更深的原因在於一個特質的具備或者一件事情的做與否都被貼上瞭嚴格的性別標簽,男生護膚就會被罵偽娘,女生果敢就造出瞭女漢子,這種性別標簽透著太濃重的粗暴感,任何越雷池一步的人都會遭到質疑和非議,當然我並不是說男孩子不堅強就變成瞭對的,隻是任何好的特質和正確的事兒都是應該做的,這和頭腦有關和性別無關。

同時,雖然女漢子一詞雖然帶著隱隱諷刺感,但是這種諷刺感不但沒有對這種變化起到有效遏制,反而更多女孩子以此稱號為榮,這顯示瞭女性意識的覺醒和獨立,她們不願再成為男人的附屬,僅僅做一個生育的工具,而是開始表達自己的訴求,塑造自己的個性,她們不再是等待王子吻醒的萬年花瓶。從這兩個角度來說,這個詞的流行和以其為榮算是幾多歡喜幾多愁吧。

2.社會真正的殘酷體現在哪裡?

答:很多出瞭校園的人都感嘆到校園單純,社會殘酷,她們大多得到這個結論是來自於女生變得現實,人心變得叵測,生活變的辛苦等等。但是這些並不是社會真正殘酷的原因,而是社會真正殘酷所造成的結果。那麼什麼才是呢?我想那是在你之前的成長和求學之路的過程中沒有找到自己定錨的價值(我把其定義為當你經歷瞭夢想的覆滅,金錢的虛妄和欲望的更迭之後都依然能保持悲憫的能力和同情的純度),你不知道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因為沒有錨,你不得不在主流意識形態的洪流中飄搖,無所適從。而這種無所適從也最終讓你淪陷在大多數人的平庸中。

3.某些讓我們引起共鳴的事情是否有其正確性?

答:如今,我們經常可以從一些電影和文章中找到許多共鳴,它們關於愛情,關於生活,關於青春,關於很多事。 之所以有這些共鳴也大多是因為很多人有所感觸甚至親身經歷。但是如果進一步的去探討,個人認為這種共鳴並不具有其正確性,它們更像是被戳中的軟肋,隻是這種軟肋被披上瞭“大多數人都這樣的”外衣,讓它們看上去不那麼難看也沒那麼必要去克服,當然這種共鳴也的確有存在的必要,因為隻要有人通過共鳴感覺到我還是屬於多數人的行列他就有繼續生活下去的信心,但是如果你還想再好一點,那你就必須有足夠的預見在這條路上會有太多人告訴你大多數人都這樣,你何必改變?這時你要相信,這正是你區別於他們的最好時機。

4.為什麼我們通常很難超越自己的局限?

答:局限意味著弱點,如果說進步是一種修補的行為,那麼超越自己的局限則是推翻重來,這就意味著要先否定自己,而這並非都和勤奮有關。進一步說,很多人並不是輸在勤奮上,因為這東西本身就帶著成長性,太少的人天生自帶高效率的勤奮。真正起作用的是否定自己,也稱:認錯。似乎這看上去很簡單,但是深究它你會發現,在這個不認錯才是表達自我的國度裡,這已經是一個太稀缺的品質。隻是,如果你真的能先認錯,覺得自己其實並不OK,然後你會發現弱點變成瞭你昔日的最大痛處,而在這最大痛處中你孕育出瞭克服它們的最大力量。它是一種希望的象征,但是它絕不是正能量。

5.在意外貌分是不是真的沒必要?

答:以前一直認為帥這種東西根本沒有,內涵什麼的才重要,凡是在意外貌分的都是無腦智商低。然而,後來發現這種詆毀和妒忌簡直毫無邏輯,它不但讓我放棄瞭向上評分的希望,還讓我帶著這個軟肋沾沾自喜。究其原因是我對高外貌分的人抱有著一種擰巴的敵意,這種敵意基本包括兩點:自己放棄努力看到別人在努力的不爽感以及故意放大外貌的作用當有任何一件事兒高外貌分沒法做到的時候就說下結論“你看,帥沒用吧”的粗暴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