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23:11:05
當然,這隻是我個人對“人”這個生物的認知,對自己的認識。有瞭這個認知,我不再迷茫,當一個人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是什麼,應該做些什麼的時候,唯一能阻擋他的,隻有自己的陋習。我之所以不是馬雲,因為我沒有像馬雲那樣去思考,沒有馬雲的生活習慣。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應該去吃個梨子。
將心思用在關註外物上的人活得忙碌而心累,但隻關註自己內心而忽視外界環境的人就算身旁潛伏著一隻老虎也不會發現,註定要落魄。既要讀書,又要關心天下事,常因掌握不好這二者之間的精力分配而淪落成一個俗人。我想能將這二者掌握好的人便成為那少之又少的社會精英。
人間最難的事不是知道什麼是錯,而是知錯就改。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有點不一樣,因為我做到瞭知錯立改,明天的我和昨天一樣,因為又被陋習拉回瞭知錯也不改,拖延的壞習慣。
原文:http://jianshu.io/p/6f4a0b416a36
點評:關於知行合一,sly61也總結一些奧義,分享如下:
知行其實是一個東西,一件事兒,一個過程。你知道的你就會去做,你不知道的,你想做也不知道如何去做。
知與行隻是同一過程的兩個不同方面,或者說是從兩個不同角度描述同一過程。
知之真切篤實便是行,行之明覺精察便是知。
如知痛,必已自痛瞭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瞭;知饑,必已自饑瞭:知行如何分得開?此便是知行的本體(真相、真理),不曾有私意隔斷的。
知行一分開就變瞭,未行的知是聞見之知、意見之知,不是真知、本知,因為落實到你的心意裡,你沒有體驗內化瞭它,它就不屬於你,體驗內化本身就是個知行合一。
口耳相傳的知識並不能體悟本體大道。得道必須靠超越這些聞見之知,由心體發動去悟。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主宰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意到瞭就能把所有的問題拉回到當下此。所謂格物就是正心。具體方法就堅持事上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