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23:12:51
我並不想淪為陰謀傢,幻想傢和道德傢;我也不想用滿嘴的仁義道德去評論馬航客機失事這件事。我唯一想知道的就是我154個同胞何在,如果他們還活著,他們在哪裡;如果他們罹難,讓我看到他們的屍骨!法航客機失事5年瞭,還有國傢和組織沒有放棄搜索,你馬來西亞憑什麼要放棄?現在所有的證據都指向瞭大馬政府背後錯綜復雜的政治角逐,與其越描越黑,不如大白天下,不是嗎?
馬航的失蹤也讓許多預言傢爭相獻計。就不說大馬的國師在機場整的那一套瞭,單說國內,就有一些能人異士通過周易八卦和奇門遁甲推算著馬航客機的真相,其中不乏有一些推測較準的。在真相尚未最終確定的今天,有些人正在追捧著這些所謂的“迷信”。由於從小到大的經歷,我對於這些“迷信”一直秉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觀點。如果他們能找出客機在哪裡,同胞在哪裡,我們相信他們又何妨呢,死馬當活馬醫。
一直很困擾我的是科學與宗教是辯證統一的還是矛盾對立的。牛頓寫完瞭皇皇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後開始參研上帝,科學巨匠愛因斯坦在周日會到教堂做禮拜,蘇軾在徐州探尋黃河泛濫的自然道理的同時也宣稱著神的作用,看起來科學與宗教是可以和諧共存的。那麼,為什麼馬克思會提倡宗教無用論呢?我認為還是韋伯和塗爾幹關於宗教的觀點更為真誠一些。
馬航客機失蹤之前的昆明火車站的恐怖襲擊,讓我意識到,在中國社會如何看待神,如何對待宗教,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個歷史性的課題。“東突”“基地”等組織所宣揚的“伊斯蘭聖戰”到底有多少合理性,到底有多少狂野性現在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哪一個學者給出最理性的分析,這也就使得國內的那些知識分子們無處著手。不得不說是很可笑的。
在無神論政黨的統治下是有神論的國民,這種景象或許隻能在中國看到,世界人口的6%信仰著中國的傳統信仰(Chinese traditional)。如果上至國傢下至國民不能夠理性的對待宗教問題,宗教問題終究會演化成社會問題。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在中國歷史上,在歐洲歷史上都有著大把的例子供學者們研究。在我看來,從某種程度上探討科學信仰與宗教信仰的關系,應該會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
“國若不寧,民何以安?賊若不誅,天必譴之!”這十六個字是我在昆明暴恐之後寫下的,有朋友說很有現實意義。我不知道這十六個字在現實意義中代表著什麼,隻知道,這是一個在海外留學的中國學子發自心底的吶喊,海外學子為我們的同胞的流血和死亡而感到痛心疾首。
中國人的鄉土情結是永遠改變不瞭的,探討怪力亂神的背後隱藏著我這個遊絲般的個體對中國的思念,對中國的思考。
子軾書於奧克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