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23:38
一個微信朋友留言說得好:
現在我盡量將認識的人分為這幾類:
重要的朋友:能夠理解,互相支持的人
不得不維持表面關系的人:例如同事
要去討好或者盡量搞好關系的人:例如直屬領導
需要不斷維系的資源:例如重要合作關系,或者是在銀行,醫院,律師這樣特殊需要的資源
一些普通的友人。
年紀越大,越覺得這樣的分類有必要,畢竟我們的時間有限,我也的確變得更勢利,希望從不同的人身上吸收對自己有益的內容和資源,哪怕是你不喜歡,看不慣卻不得不面對的人。
可以遇到和你共進退,頻率的人,是上天給予的恩賜。
總是覺得找不到你的同類,說實話才是正常,這樣才不斷挑戰我們的溝通和相處能力。
現在我們很多同學知道自己對朋友和人脈的理解出在哪裡瞭吧?
認識那麼多人有用嗎?真的很難說。
我們總是錯誤地以為
過去是朋友,將來一定也會是朋友
因為在一起,所以我們必須做朋友
如果沒人愛,我就是一個失敗的人
如果是朋友,我們應該事事在一起
我信任朋友,朋友一切也得告訴我
你大概是把“同學=朋友”,把“室友=朋友”,把“老友=一輩子”,把“新朋友=人脈”,把“閨蜜=知己”,把“在一起=關系好”,這都是幼稚的錯覺,你們要是懂一點批判性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自己就會出來。
和你們不同的是,因為我經歷得越多,就越發現,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擁有很多朋友,而是要有別人需要的能力,要能一個人去享受孤獨。
你有別人需要的能力,你性格內向,你不善言辭,你不愛社交,都不是問題,別人會主動來找你,頂多就是多一點溝通成本。
你能夠享受孤獨,在沒有人理解和安慰你的時候,你就是你自己的最知心的朋友,要知道,能遇到知己,是這輩子很難的緣分,遇到瞭要珍惜,沒有遇到,其實蠻正常的。
可惜這些,都需要長久的修煉。
是的, 不用多年以後,我們都很難是朋友,往往是路人。
這就是人生,要珍惜的是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