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23:38
文/黑白半生緣
很多年以前,我就想過,我為什麼會那麼憂愁瑣事。
後來,我慢慢懂得,去思考,去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就是我的人生意義。
於是,我開始探索,開始詢問。
再後來,我遇到瞭一些人,叫做朋友的人。
與他們相處,我忘瞭自己的追尋,忘瞭自己原來的憂愁瑣事。
一切都變得很美好。
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我的朋友是否一如既往的在我身邊。
本以為,人生就是這樣子的。
後來,那一些人,慢慢的離開瞭我,沒有人,留下來。
緊接著,我開始變得不安,開始覺得,全世界的人和事都會離我而去。
然後,我開始去找叫做朋友的人。
我覺得,在這個找尋的途中,我遇到瞭很多很多的失敗。
突然地,我發現,我的人生意義發生瞭變化。我應該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而不是找一些人。
可是,直到現在,我依然在找人。
仿佛,原來的問題不再重要一般。
也是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我一直以來都沒有走錯路,是的,我要的答案,就在那些我要找的人身上。
我的喜怒哀樂,我的酸甜苦辣,都有著他們一份。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像一張大拼圖。
遇到一些人,然後,他們給你一些 零散的碎片,告訴你,怎麼拼,拼在哪。
拼錯瞭,再有一些人來糾正。
甚至,有一些人,留在你的身邊,幫你,也幫他們自己,拼完整那一張拼圖。
留下來的人,叫知己。
離開的人,叫朋友。
所以,別去傷心曾經相熟的人兒現在形同路人。
不是他們的錯,也不是自己的錯,隻是他們已經給瞭你他們可以給的,並且,他們要去尋找他們需要的,而你沒有的。
世間的每一份情感都不應是束縛,而是溫暖。
無論是在親情,友情,還是愛情中,都不要束縛住自己在乎的人。
如果在乎他們,就應該讓他們自由的去生活。
大愛,可能就是所謂的放手。
後來,我懂得瞭。
我要找的是知己,也是朋友。
一如現在,對我好的那一群老好人。
我愛你們,朋友們。
就算你們要離開我,我也會笑著送你們走。
因為我在意你們,才不想束縛你們。
點評:你可以廣交朋友,也不妨對朋友用心善待,但絕不可以苛求朋友給你同樣回報。善待朋友是一件純粹的快樂的事,其意義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報,快樂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時隱伏。
附:秋葉——多年以後,我們很難是朋友,往往是路人。
過年的時候,我總是被問到一個問題,要不要去參加同學聚會?
有個同學就問我:“大叔,同學會有必要勉強自己去麼?因為去瞭還是跟自己比較好的同學一起玩而已吧。我從高中畢業後就沒去過同學會瞭,覺得幹脆找要好的同學去玩更好。”,但是她又覺得“看到同學微信留言上說“不珍惜的人就算瞭吧”,心裡覺得有點對不住他們,還有一年就畢業瞭,覺得起碼去聚聚吧,可沒有人強迫我的話我還是邁不開腳步,好糾結好矛盾呢。。。”
估計很多人都有這種糾結吧。
有這種聚會但不想去的同學,我想可能是如下原因:
1、和很多同學關系慢慢淡瞭,見面不知道如何融入話題,覺得自己是個“冷場女王”,很少有人願意在這種社交場合失去“存在感”,既然無趣,不如不去。
2、和有的同學有些過節或者恩怨,去這種場合見面,沒有做好溝通的準備,為瞭避免矛盾或者尷尬,幹脆不去。
3、有時候本來想去參加一下同學聚會,卻發現大傢的話題相差十萬八千裡,雖然也能聊,但是內心找不到共鳴,比如你在讀大學,你的高中同學談的都是誰誰誰傢生瞭娃,能不糾結嗎?那為什麼又覺得要去參加同學聚會呢?
1、人情,不去被同學說脫離群眾,顯得自己也不會社交,感覺不合適。
2、人脈,覺得同學之間的友情也是將來打拼社會的人脈,現在不去積累,將來哪裡來的回報?
3、無聊,也不是說同學聚會非參加不可,但沒有跟有趣的事情可以做,與其在傢裡被老媽嘮叨,不如去同學聚會打醬油。很多人也問我,大叔你參加同學聚會嗎?
我可以很明白的說:
我過年回老傢從來不主動參加同學聚會,我和我99.9%同學之間隻能算因此而認識,甚至連認識都做不到瞭,我們彼此已經遺忘。
如果有同學聚會請我參加,我沒有事情也會去參加,基本上就是湊個桌,不講話不發言不八卦偶爾幫助活躍下氣氛全程陪笑的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