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常規篇(二)

2016-08-13 16:24:20

7. 勵志故事有沒有意義?

答:這世上每個人都有對美好的向往之心,胖的想瘦下來,小白期待變成大神,做到的人把自己的經歷寫下來激勵後來的人,這是對勵志故事正常的解讀(狗血的劇情不在討論范圍之內)。那麼當我們看到的時候,這些經歷和故事就是一種希望,一種這世上有人能做到那麼我就可以做到的希望,而這種希望確實也有可能砥礪我們前進。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小樹隻能慢慢長大,胖子不可能睡一覺就變瘦,小白也不可能一轉眼就是大神。可是這在故事中是幾秒內就完成的蛻變,它們在現實中卻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還要考慮到付出努力不一定正比獲得回報的情況。這種巨大反差容易造成我們在看故事的時候振奮人心,現實中卻活不在當下,或者把它當做一種忍耐,期望有朝一日變本加厲的還回來。更有甚者,如毒藥上癮一般。所以勵志故事可以說有意義,隻是更好的在於,你若是有一份不斷變好的志氣,當下正在邁的坎兒,比任何勵志故事給你的一切更值得讓人欣慰。(點評:同理,可以用來論證心靈雞湯是否有意義,引用sly61的話:《讀者》上剛出現心靈雞湯時的介紹語,大意就是說您看煩瞭哲學思辨,每天來一點兒,雖然不頂餓,至少能祛祛寒——可也別指望著我們能幫你解決個人具體問題。所以,抱怨雞湯沒給勺的人,本質上都是沒有獨立人格的人。不僅沒有獨立人格還不會獨立思考!人傢都說不管飽瞭……)

8. 真正意義上的單純有哪種體現?

答:這世上有太多的人以行善之名作惡,對於他們,我的嬉笑怒罵反而是一種骨氣。(點評:不單純的人不敢輕易觸碰“單純”這個詞。)

9. 當一個人說他失去一切時,一切應該指什麼東西?

答:這個問題源於一個已經保研的同學在被老師告誡如果不這麼做就會失去保研資格的時候的一種本能的回答:我感覺我好像失去瞭一切。

那麼“一切"這個詞到底指什麼東西?如果從上述那句話的語境分析的話,"一切"應該是指如果失去保研資格,那麼曾經獲獎的比賽,第一作者的論文,每年保持的專業第一全都變得毫無意義。我們暫且不討論這些比賽、論文、成績是否有註水的成分,這句話的潛臺詞可能說走向社會或者換個環境我可能憑借自己的努力沒辦法拿回我現在擁有的一切(或者說這個層次的東西)。那麼如果反過來思考,你沒有失去的這一切,在換瞭一個新環境之後是不是可以幫助你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不斷超越過去,這就變成瞭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進一步說,也就是當我們在說一個人失去一切的時候,那應該是指那個人對未來的希望和對自己努力的信心,丟瞭這些才能算做失去瞭一切。

10. 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想回到過去?

答:因為我們覺得以我們現在的心態和勤奮程度一定會比第一次做得好,也就是說如果回到過去,現在的情形要變得更好一些。但是我們容易忽略一點,就是無論現在的情形你有多不滿意,在"過去的那段時光裡"以你當時的心態和勤奮程度,做到現在的這種情況已經是盡力瞭。人是在成長的,但是不能因為我們邁過瞭某個坎就有資格抱怨過去的自己有多麼渣渣,我一直相信,感激比後悔更能推動推動當下的進步。(點評:是啊,無法改變現在,對將來沒有信心,隻好想想那個不可能的事。)

附:當你覺得這個世界分外吵雜的時候,不妨帶上耳機,聽一曲你喜愛的輕音樂。跟隨美妙音符,暢遊你心底的那片神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