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常規篇(二)

2016-08-13 16:24:20

文/於震

寫這樣的問題越來越讓我覺得惶恐,總怕還有那些地方闡述的不明確,論證的不嚴謹,但是改這種事情真是沒個頭,套用閱讀中的一句話就是小樹隻能慢慢長大,所以我鬥膽再發一版。

1. 敏感是好事還是壞事?

答:作為一個具備這種特質的我來說,與其討論它是好事還是壞事,不如跳出這個評價范圍,把它當做一個奇妙的事情看待。一個人敏感意味著ta很容易因為別人的情緒和語言來讓自己陷入糾結的狀態中,它的直接表現就是胡思亂想。但是因為這種敏感一個人也可以很好的感知別人微小的情緒變化,給人以親和力。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雙刃劍的定義,因為前者可以通過心理強大來減小甚至無視不良影響,而後者基本可以看做是交際中的一個優勢。那麼準確的說,敏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在於一個人的敏感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使其超越自己的不良影響而將其作為一個善於交際的天賦。(點評:我也算得上是比較敏感的人吧,年輕時受這個氣質的影響會比較多,苦惱過,也是因為無法消除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情商不高;現在倒是很感謝這個氣質,我想,隻要不敏感得神經兮兮的樣子,敏感的人還是很可愛的。)

2. 如何才能達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樣的狀態?

答:當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往往容易忽略它其實和時間無關,這是因為我們很容易高估自己,把未能如願的事情推給外界,來安慰自己沒那麼無力。那麼如果想達到這個狀態就要知道:無力是人的一種常態,這不可恥也不可悲,我們從來不用去期待那些代價背後的人生,隻要走好腳下的路,不悔平淡,不羨瀟灑,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安於現狀,喪失意志,它可能往往孕育著真性情,而這種真性情恰恰可能正是勇氣的來源,某一天你突然發現,你已經成為瞭一名勇往直前的騎士。然後,去吧,去你想去的地方。(點評:關於旅行,我一直堅信,旅行不是出走,而是走好腳下的路,這樣才能走好人生的這一躺旅行,然後,去哪兒,都理所當然。)

3. 我為什麼對於贊賞保持本能的警惕?

答:作為一個出身平凡的孩子而言,周圍環境所定的標準本身就不高,你稍稍用心就會超出這個標準受到周圍人的贊賞,但問題是,這個贊賞可能並不是你的水平真的到達瞭一個足夠的位置,而是僅僅超出瞭他們的預期而已,那麼如果我過多的把這種贊賞當做對自己的肯定,就有可能產生優越心理以致於放慢自己的腳步。(點評:一語驚醒夢中人!)

4. 為什麼對於愚蠢的人你會感到憤怒?(改編自知乎)

答:你覺得那些“愚蠢”的人不應該跟你一樣感受到快樂,甚至挺高興或者至少不糾結的的生活下去,你覺得他們應該為他們的愚蠢感到愧疚,他們應該掙紮、痛苦、甚至悔恨。如若不然你就會感受到一種極大的不公平,而這種不公平讓我們需要用一種方式宣泄出來,那麼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憤怒。(點評:別說你認為“愚蠢”的人是這樣,就算是你認為的最無恥的“混蛋”也是會這樣,ta依然會有人愛,ta也會有漂亮的兒女,ta一樣過得還不懶,難道這樣,你要一直生氣嗎?你最應該做的不是讓自己活得更好嗎?)

5. 當我們在懷念校園時光的時候我們應該懷念什麼?

答:我想我們應該是在懷念校園時光中的慵懶,單純,無憂無慮,理想的愛情,無須在意的人情世故。但是我們卻往往容易忽略一樣重要的東西,這樣東西應該首先被懷念——它就是個人的努力。為什麼說它重要呢?因為社會和生活本就存在著很多不美好的因素,如果一個人在校園裡忽略對抵禦這些因素能力的培養,那麼突如其來的身份轉換很容易擊潰他的心理防線,以至於在不知所措中如孤魂野鬼般遊蕩(有點誇張,但是很形象)。而這時候的懷念反而不能起到一種正向的推動作用,甚至會陷入自我安慰和逃避的死循環,在感懷“美好”和現實的巨大落差中無所事事。(點評:把大學當作一個很好的過渡吧,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將來都不會白費!)

6. 為什麼我們對於"美好"事物的欣賞總是有障礙?

答:我們知道讀書很重要,但是隻是轉載書單,卻從來不讀;我們知道有些電影比所謂大片更有看的意義,但是我們從來都是隻叫好,然後就沒有然後瞭。不僅如此,因為這種隻點贊的行為更是直線拉高某些這些事物的門檻,造就瞭隻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深究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我想可以歸結為:任何人都有向往美好的權利,而欣賞美好是一種能力,那麼隻要是能力就是需要訓練的,而大多數人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更不要說去訓練它們瞭(包括自己)。這樣的直接表現就是:這些美好的事物是大傢造勢的美好,還是真的美好?(點評:因為每個人對“美”的標準看法都不一樣,除瞭一些共性的需求,對美的更高的欣賞能力是需要培養的,我們把梵高的作品掛在田間,其意義並不美於稻草人,無論是對麥田、鳥類還是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