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2016-08-13 16:25:15

采集:無論你是哪種理解力屬性,隻要不是聖人、神人、超人、外星人,建議大傢都要做筆記。用筆記把閱讀過程中遇到的未知的東西和能幫你解決問題的東西都記下來。什麼經驗流程、精辟見解、觀點材料、名言警句通通不要放過。

內化:內化的第一步就是整理筆記上采集到信息。整理辦法就是概括、歸納、抽象、聯接。

- 概括是化簡。用簡短的字句、用自己的話把記錄的東西整理一下,去掉冗餘和沒用的修飾。
- 歸納是分類。把行動性語句放一起,把原因、問題、結論這些描述性語句放一起,然後按不同的邏輯順序排好。
- 抽象是提煉。找出結論間的共性,分析共性產生根源,通過不斷的抽象,從而提煉出背後的規律。我承認這個寫的比較虛,因為我也做不好,隻能先把書上的擺出來,再跟小夥伴們一同參悟。
- 聯接是重中之重。聯接就是把概括歸納後的內容(沒能抽象提煉也沒關系)與自己的經驗建立聯接。它是記憶的基礎、是理解的基礎、是應用的基礎。

有人說,我沒有相關經驗怎麼辦?別擔心,就算你沒有完全一致的經驗,也肯定有其他相關的類比的經驗。不然,你很難學的會,或者說,你很難理解。所以找出這個類比經驗的過程,或讓相關經驗在腦海中變得越來越清晰的過程就是建立聯接的過程。

還有人說,我連理解都理解不瞭怎麼辦?別擔心,訪名師尋益友,借助他人的間接經驗也可以建立聯接。不過這個效果會差一些,用起來不太方便,需要實踐來強化。所以說經驗閱歷是很重要的,想想為什麼孔子近70歲才敢讀易吧。

還有人說,我不理解,也沒有名師益友怎麼辦?別灰心,天生我才必有用,就算不讀書也能過一輩子……

調用:調用的對象主要有二個,一是對閱讀知識的調用,二是對閱讀方法調用。

- 對閱讀知識的調用:能照貓畫虎的運用書上的知識,把眼前的問題解決瞭就算成功。如果改變瞭自己的某種行為也不錯。但千萬別指望有啥驚人之舉。就像閱讀讀書的宗旨,一切成功均源自積累,讀書方法隻能幫你提高量變積累的效率,質變隻能靠自己體悟。

- 對閱讀方法調用:經常有人問什麼才是最好的讀書方法,我之前總是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後來慢慢發現,這個不太準確,應該是隨文應變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所以在《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後半部分才有瞭針對不同文體閱讀方法)。但前提需要你掌握更多方法。然後當你看到一本書時,你的大腦就會自動幫你匹配閱讀方法。而且大腦匹配的靈活性及效率極高,在閱讀過程中還會不斷進行調整。比如你學瞭方法A與方法B,當運用方法A時,大腦會根據需要把步驟調成A1A2B5A4A5B3A7……這是經驗之談,大傢可以一試。

方法技巧的價值大小因人而異,不同的人會讓其發揮不同的價值。同樣的方法技巧,有人覺得毫無用處,有人則可以從中提煉整理出適合自己的方法,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沒有經過歸納整理沉淀的方法技巧是不值錢的,它的影響力和作用也是有限的。所以由衷的希望各位小夥伴能發掘自身的屬性,找到適合自己的武功,從此獨步天下,笑傲江湖。

原文地址:http://jianshu.io/p/545b82300353

點評:sly的論證已經很嚴密瞭,我這裡再分享幾個《如何閱讀一本書》裡一些問題:

Q:什麼是好的閱讀?
A:好的閱讀就是主動的閱讀。主動的閱讀者不僅僅是為瞭獲取資訊而讀,而且還是為瞭理解而讀。主動的閱讀者能提出問題。

Q:怎麼才能到達好的閱讀?
A:閱讀有四個層次,代表瞭閱讀不同的階段和方法。
第一層次的閱讀,就是識字,簡單閱讀,為後面的閱讀做準備。每個人最開始讀書就是這個層次。這個階段的重點是認字。讀者的關註點是:這個句子在說什麼。
第二層次的閱讀,就是掃描,系統的略讀。比如,我們每天看很多的網頁。這個層次的閱讀的重點在於: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盡快地瞭解一篇文字或一本書的重點內容。讀者的關註點是:這本書在談什麼?
有很多優秀的讀者,也常常忽略掃描閱讀的重要性。他們打開一本書,從第一頁開始讀起,孜孜不倦地讀到尾。
第三層次的閱讀,就是分析,讀者在閱讀中尋求理解。讀者會在整個閱讀的過程中提問,直到這本書成為他自己為止。
沒有必要對什麼書都使用分析,分析需要很多的閱讀技巧,需要咀嚼和消化,是一種很專註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