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大叔愛過你

2016-08-13 16:24:11

文/嘉倩

1.

周傑倫對話陳文茜,偶像態度全無。回顧星路,隻是個熱愛音樂的少年,無意唱自己編曲的歌,居然闖出一片天。

印象最深的是,陳文茜感慨:周傑倫啊,你站上舞臺,《雙節棍》唱個六十年都可以,但是寫文章的人就不一樣瞭,永遠要埋頭寫出新作來。李敖把以前的文一再刊登雜志,被人講是炒冷飯,你看,連李大師也感到不公。

聽罷,我不由對著屏幕猛點頭。

倒也無所怨言,寫東西的人,的確練就一手炒冷飯的本事,縱觀天下的真理,不過如此幾句,先哲早已講完,後人一代接一代新語句點綴;縱觀天下的故事,不外乎那麼幾個基本結構,變換著敘述而已。

來說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女孩,還有一個大叔。大叔用他的智慧,教導她,培養她,給瞭小女孩一雙翱翔藍天的翅膀。小女孩日漸長大,越來越美麗,她擁有瞭自己的舞臺,被人們高高捧起。這時,小女孩遇到慕名而來的男孩,高大,且帥氣,更別提睿智勇敢富貴,她不由自主沉醉於愛情之中,要命的是,男孩也愛她,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後來,大叔找到功成名就、愛情豐收的小女孩,告訴她,他從一開始就用全部真心愛著她。故事結局,大叔孤獨終老,這世界又多瞭一個悲傷的人。

“歷史”在古歐洲的定義,是不斷重演的故事。

我想到在東北小縣城聽到的八卦,當年就是在這破爛劇場,某個如今叱吒風雲的女明星,曾於此登場,有個財主大叔愛著她,砸錢,圓她的夢,她一路綠燈,闖到北京,成名後,大叔去找她,得到的是一句“我們從此再也無關瞭。”

還有,《蒂凡尼的早餐》裡,霍利也是這樣對待當年養活瞭她和她弟弟的鄉下老公的。

太陽底下,類似的故事曾上演,正上演,即將上演。

2.

晚上和爸媽去看《劇院魅影》音樂劇,第一幕休息間隙,我在想,不過也是這樣一個故事結構啊。鬼魂面具大叔,愛著小蘿莉,指引她,幫助她,然後被拋棄。

去電影院,去話劇場,去歌劇院,比起看書,同樣的故事,果然感受會不一樣。拿著本書讀,是孤獨的事情,茫茫宇宙,你和書本相依為命三五小時,自娛自樂,大部分時間是合上書,過段日子,情節模糊,大概隻記得自己讀過。

但是電影、話劇、歌劇形式,感受截然不同。

不讀書的時候,是一群人一起“孤獨”,沒有人說話,眼睛盯著舞臺,黑暗中共同做夢。

電影絢麗的大屏幕,打敗瞭幹癟的文字,《搏擊俱樂部》讀十遍書,不如看一次它的同名電影;話劇的參與感,語調、主人公的神色,《欲望號街車》隻看書的人,根本無法領會它的經典意味;至於歌劇,若能夠看歌劇,請務必扔掉書!

大學時有個朋友,在意大利讀書,問其專業,令人難忘,劇場燈光。她的四年,就是學劇場——裡的燈光。直到瞭今天,當我坐在歌劇院,特地留意,竟然發現這其中隱藏瞭大學問,配合氣氛到天衣無縫。

我曾問她,若學歌劇,為何不去做舞臺上的人?

她說,上舞臺的人,的確厲害,要唱歌,要跳舞。可其實,一場歌劇上演之前,幕後準備是漫長的,最基本的有劇本、音樂,其實細致處,如化妝、服裝、燈光、現場音響的安排,都是學問,都要精細地安排。每次謝幕聽到bravo,其實不僅臺上的演員,我們這群幕後的人,大傢都想抱頭痛哭,是很有成就感的。

也是啊。

看書的時候,面對文字,缺少瞭想象力,但看戲不同,眼前有人在那裡呈現,氣氛打造出來,每次當面具男出現,仿佛來自陰森教堂,充滿死亡氣息的主題曲出現,內心也隨著緊張起來,劇情就是在每一次這“大叔序曲”裡,層層推進的。同樣的一句“用你的心,去任何想去的地方”,看書時,很快掃過瞭,可是,當舞臺上面具男反復詠嘆著唱出來,這句話刻在瞭我的心上。

怪不得大叔的愛註定要失敗啊!這麼深沉的愛,小女孩怎麼會懂呢?她隻是天真認定,這個教她唱歌的人,是爸爸說的音樂天使。她連這個世界有哪些地方都不知道,怎麼知道自己想去哪裡。

大概隻有當她變成老女人,胸部下垂,曬著太陽回憶,看懂人世滄桑,才醒悟過來,曾有個大叔愛過她。

3.

整個歌劇分為兩幕,前半部分交代背景,營造瞭一個神秘的鬼魂。第二幕,大叔終於登場,被小女孩摘下面具。

當小女孩無助地跑到教堂,希望死去的父親給予指示,大叔出現瞭,他唱道,“你在冬天裡徘徊太久瞭,遠離我的目光。”我總覺得,其實真正在冬天徘徊那麼久的,卻是大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