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2016-08-13 16:25:15

文/sly61

在開始討論之前,我們先明確一下主題。主題不等同於標題。例如,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這是標題。其中“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才是主題,但不完整。因為真正的主題應該可以回答自己或別人心中的某種疑問。例如,用面部猛擊水泥墻面100次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這才是一個相對完整的主題句。當然,有主題卻沒有主題句的作品大有人在。因為對於某些主題,就算作者本人也處在探索階段,沒有完全搞通搞懂,自然無法給出明確的結論及詳盡的操作步驟,例如本文作者……但階段性成果的分享一樣可以給小夥伴們帶來幫助的。

今天我們討論的主題就是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在過去的幾年中,我收集瞭很多的讀書方法,明確記錄的暫時有[105種](http://jianshu.io/notebooks/59569/list)。在此期間自己做瞭一些總結,有瞭些許感悟。在此與大傢分享一下。

說到方法,離不開目的、效率與效果這三個要點。

讀書的目的就是用(消遣閱讀的小夥伴請一旁翻滾),用就是幫自己解決各種問題,無論工作生活,還是當下未來,又或是肉體與精神。這是前提,同時也是驗證效果的標準。經常有小夥伴跟我說,你的那些方法太功利瞭,我的方法比你的高尚、純粹得多瞭。拜托,沒有目的那叫讀書方式,不叫讀書方法。讀書目的一定要靠譜、明確、具體,最好寫出來,就寫在左手大姆指外側吧,這樣無論你看紙制書還是電子書都能隨時提醒自己。避免在閱讀過程中出現光顧著看熱鬧,卻忘瞭最初的目的,而無所得的情況。

讀書的效果需要驗證。讀書目的是重要的驗證標準:短期要看有沒有幫你解決瞭問題;長期的要看有沒有改變當下行為,再在前行的路上慢慢感受效果。不排除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情況發生,比如你讀完一本書卻意外的幫你解決瞭別的問題,或打通瞭某個玄關,打破瞭某個瓶頸,但不要執著於這種偶然現象,把它當成福利好瞭。

讀書的效率是一個讀書方法的價值體現。也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突破口。隻有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才更容易培養起自己的閱讀興趣。別人的方法再好,也可能因智商體質、經驗閱歷等客觀條件的不同,而對你沒有助益。讀書的效率主要體現在閱讀速度與理解效率這兩方面。隻要在這兩點上能達成舒適度與效率的平衡,那這個讀書方法就可以稱得上是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瞭。

我狹隘的認為讀書方法隻是一種加速知識形成的工具,而不是強大的記憶工具或無敵的開悟工具。所以想通過找尋一種讀書法來達到平時不看書,考試前一天突擊,第二天及格;或一蹴而就直接融會貫通書中高深武功,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就算可以實現也是你天賦凜然,跟方法無關。

那我們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呢?

0\. 選適合自己的書

讀書目的一旦明確,相信大傢都能很快選出來適合自己的書。就算沒有良師益友,我們還有度娘谷哥豆妹啊。

1\. 找到適合自己閱讀速度

每個人的閱讀速度跟體質有很大關系,我之前也接受過全腦速讀訓練,非但閱讀速度沒上去,反而一度將閱讀與痛苦劃上瞭等號。閱讀速度因人而異,不必強求,能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自然更好,但像我一樣讀的慢的也不應該氣餒。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雖然唯快不破,但比較對象應該是自己。馬拉松選手沒必要追平劉翔的速度。有時,可以拿出釀制美酒的心情去品味一本書背後的深厚,讀得慢有時就是因為想得更多。

那什麼樣的速度才是適合自己的閱讀速度呢?教大傢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留意一下自己的回看次數(回到上文重讀),如果回看次數少甚至是不回看(註意區分兩種情況:溜號造成的回看、難點造成的回看),就說明這個速度適合你。適合自己的閱讀速度就是要保證閱讀的流暢性,哪怕你用手指或筆在書上做引導都沒關系。

當然,最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盡量提升閱讀速度。

2\. 提高理解效率

每個人對書籍的理解能力都不同。視覺型的看兩眼就明白瞭,聽覺型的可能要讀出來或聽老師講才能理解,書寫型的可能要悲催的不停的記筆記才能理清思路。好吧,我承認就是書寫型的……

找出自己理解力屬性隻是第一步,要提高理解效率還需要在采集、內化、調用這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