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沉默與專註的力量

2016-08-13 16:48:12

所以,那些在年輕的時候被同齡女孩鄙視的、調皮、沒出息的男孩,在30歲以後,在事業上取得更高的成就,成為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並不是偶然的,也不應該被歸結為社會體制不平等或文化傳統歧視女性的結果。

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固然很需要很會說話、很會交際的人,但最重要的人物,是能夠在關鍵時刻解決實際問題的人。

我讀過很多偉大人物的傳記,發現要試圖從他們中間提煉出共同點其實是很困難的,有的人很高傲、有的人很謙虛;有的人很熱情、有的人很冷漠;有的人很寬容,有的人很苛刻;有的人很幽默、有的人很嚴肅;有的人很大方,有的人很自私……很多“成功學”當中所列舉的品質,當然是很好的,但要從偉大人物中找到反例可謂易如反掌。如果非要說這些偉大人物有什麼共同點,我覺得有且隻有一個:他們能解決問題。

比如牛頓,大傢都知道這傢夥雞腸小肚、喜歡搞打擊報復、還貪財,集人類品德的各種缺點於一身,但是他能解決物理學上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所以他就成瞭物理學上的巨人;愛因斯坦人倒是很好,還會拉小提琴,但是他在不修邊幅和邋邋遢塌方面也是世界級的。

再比如邁克爾·喬丹,據他的隊友回憶,這是個脾氣很火爆的傢夥,對待隊友很不友好而且喜歡罵人,誰出現失誤準被他臭罵,但他能在關鍵時刻把籃球投進去,所以他是偉大的籃球運動員,如果我是一個籃球運動員,我也寧可跟著這樣一個壞脾氣的傢夥贏球,不願意跟一個熱情好客的庸人混在一起輸球。

戴高樂極為高傲,基本跟人說話都是昂著頭的,見一個鄙視一個,但他能在二戰中堅持抵抗到底,所以成瞭偉大人物;孫中山喜歡吹牛皮,而且不通時務,遇事喜歡蠻幹,但他就知道幹一件事:不顧一切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國,最後幹成瞭。

大傢都知道,蘋果的iphone是一件工業設計的傑作,從內到外都完美無缺,對愛美的女生們來說具有極強的殺傷力。但是,為什麼這樣一件美到極致的電子產品,不是由一個很愛美、很有品味、穿著打扮都無可挑剔的女性做出來的呢?相反,它是由一個成天穿著一條不系皮帶的、看起來很破舊的牛仔褲的不修邊幅的男人做出來的。

據喬佈斯的同事們回憶,他是一個工作狂,極端關註產品細節而且不太能夠容忍手下犯錯誤。他穿著邋遢不是覺得自己很牛逼,無需考慮別人的感受,乃是因為他已經把全部註意力放到瞭“如何解決問題”上來,即如何制造出完美無缺的電子產品,對除此以外的任何事物——包括自身的穿著形象,都已經變得反應遲鈍、無動於衷。

以上這些偉大人物的成功,都與男性所更擅長的素質關系密切:排除各種幹擾,長期專註於某一個問題,然後解決它。在這個方面,心智發育較為早熟的女性卻逐漸失去瞭她們曾經的優勢。

我想這是有原因的,也與數百萬年的男女分工有關。負責采摘和照顧孩子的女性,天然的更擅長社會交往,喜歡說話。由於除瞭采摘以外,大部分時間要在洞穴中抱孩子(洞裡面是很黑的),所以女性的感覺比男性要發達得多,能感覺到環境中很多的細節,比如細微的氣味變化等等。因此女人的“第六感”特別發達,很容易從一些男人們察覺不到的環境變化中判斷情況有變。

所以,我懷疑,男人和女人,雖然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有同樣的陽光、空氣和綠葉。但我們所感覺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就好像人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和昆蟲的復眼看到的世界的差別一樣。就好像對聽覺和嗅覺都很敏銳的狗來說,這個世界肯定充滿瞭很多很多噪音和味道,這是我們人類所完全不知道的。同樣一盤紅燒豬蹄,男人吃出來的味道和女人吃出來的味道是不一樣;同樣一朵鮮花,男人能聞出來的氣味和女人聞到的是不一樣的,或者說,聞到同一種味道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這種生理上的差異,對雙方的行為舉止可能產生重要影響。比如,女生特別註重feel,註重氛圍,尤其談戀愛的時候,比如就餐的環境啊這些東西。相比之下,男人就比較遲鈍。比如我,就完全搞不懂在高雅餐廳就餐和在學校食堂吃飯有什麼區別,而隻關註食物本身是不是好吃;也不知道在電影院看電影和在電腦上看有什麼不同,而隻關註電影情節本身是不是好看。雖然我知道女孩談戀愛講究feel,但我到現在也搞不清這種feel到底是何方神聖,應該永遠也不可能真正感受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