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51:44
一.為什麼寫作?
要想寫出好作品,首先就要想清楚,我為什麼寫作?是為瞭抒發自己的情感?是為瞭發表意見,針砭時弊?還是賺稿費?(這種情況很少瞭,現在寫作不要致貧就好瞭。)抑或是想名垂千史?
寫作的動機很重要,它直接影響瞭作品的高度。
歸根結底,要認清楚一點:寫作是為自己而寫,而不是為瞭別人。因為喜歡寫,所以才去寫。我寫這文章估計要被人罵,自己又不是大師,憑什麼教別人寫東西?但我 寫此文的目的是為瞭給自己看,為瞭理清自己的思路,為自己的寫作總結,為瞭防止以後寫作時犯這些錯誤,所以我不是為教你如何寫作,而是為瞭教我自己。
寫出來首先是要給自己看的,所以感情一定要真摯,不做作。如果寫作對象是別人,那麼很容易為瞭討好讀者,寫些虛假言不由衷的話,自己看瞭都覺矯情;為別人寫作,也容易端起架子以表現自身的優越感,故意用些華麗的辭藻和高大全的觀點來嘩眾取寵,這樣文章有誰想看?
我最近看瞭部懸疑小說《生死河》,就覺得犯瞭寫作動機不純的錯誤(喜歡蔡駿的別噴我)。小說中引用瞭好多詩句,不是引用不好,而是很多的引用不是為瞭更好的塑造人物,而是為瞭賣弄文采。有些人物動不動就呤首古詩,就算人傢是文藝青年,也不可能這樣說話,太酸瞭,使我一看到古詩就反感跳過。如果作者是為瞭自己 而寫,那麼他肯定不會這般舞文弄墨。
如何端正寫作動機?寫的時候可以這樣想:我寫完就燒瞭,我並不要給誰看,並不是要博得誰的喝彩。那麼這樣寫出的文章一定會真摯很多。
要知道寫作本身就是對自己最好的獎勵,這個過程中,你整理瞭自己的思路,培養瞭邏輯感,宣泄瞭感情。我手寫我心,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所以不要以為作傢都是發發些小感慨,小情緒,信筆而來,作傢的邏輯性一定會強,那些名篇沒有一個是結構渙散,嚴謹度不遜於數學傢。很多名傢就是理科出身。
二.如何寫作?
1.立意
動筆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我想寫什麼,我要表達的中心是什麼。
我就有過在這方面犯錯的例子。前不久,我寫瞭一篇通訊《畢業後,我們在哪?》,拿報社的主任看,他看完後第一句話就問:你要表達的是什麼?我一下就僵住瞭, 想瞭半天,支支吾吾地說:主題就是畢業後我們在哪做什麼。主任又問:那你寫瞭考研的,還有做淘寶生意的,這些又想表達什麼。這下我真是說不清瞭。主任說, 你隻是簡單的羅列瞭考研的,做淘寶的,工作的,公務員的,但你又沒有一個主題,看起來就是記流水帳。說的我十分羞愧,但又是大實話,我回去想瞭想,“畢業 後我們在哪”隻是個客觀事實,但中心思想是空的,所以再怎麼寫也沒有魂,是死文章。
所以一定要在立意上多動動腦,絕不是單純的記人或記事,一定是要反映作者的思想、人生觀價值觀,否則文章就像人一樣丟瞭魂。
怎麼才是好的立意?好的立意是新穎的、深刻的。小時候常寫一些酸文,寫清潔工的立意就是:不怕臟不怕累,眼睛佈滿紅血絲,孺子牛的形象。寫老師的立意就是: 帶病上課的園丁,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現在想來都一陣雞皮疙瘩。老掉牙的立意沒人愛看,如果我寫老師,寫他從不通宵工作,而是按時上下班,因 為他覺合理工作,合理安排時間才是學生的好榜樣,這樣的立意是不是更好些,更多人願意看?
要選好新穎的立意,難。它要求我們不能重復別人,寫別人 沒寫的,別人寫的要換個角度寫。這就要發散性思維。以讀者的角度去想,大傢關註哪些?(不等於迎合庸俗)為什麼關註?這件事為什麼發生?發生瞭又造成什麼 影響?一件事引出多個角度,當事人是怎麼想的?圍觀的又是怎麼看的?找出精髓來寫。
我寫文章時就時時問自己:別人是不是寫過?這個詞語是不是被用爛瞭?這個比喻別人是不是用過?其實越是看更多書,越是覺得可寫的東西很少,時常發生看到某人寫的觀點自己前不久剛寫過,而且他還寫得更具體,更深刻。雖然如此讓人沮喪,但自己也會找到自己作品的獨特之處。
2.邏輯
好的作品一定是條理清晰的,可以看到始終是有一條或多條線索串起來的。在動筆的時候就要想好文章結構是平行的呢?還是因果的呢?還是遞進的呢?等等。不妨在寫作的時候列個題綱,寫出個骨架。(我寫這篇文章前就有列個提綱,字寫得潦草,晚上拍得光線也不好,湊合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