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別結婚》書評–早婚有風險,結婚需謹慎

2016-08-13 16:53:31

文/Evita Zhao

首先聲明:本文隻為發表個人淺見。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是自己的選擇。早婚早育並沒有影響很多夫妻一輩子幸福美好,闔傢歡樂。但我的觀點是:早婚有風險,結婚需謹慎。

如果不是擔心高齡產婦的危險,我理想的結婚年齡在35歲以後。

我是個堅定的晚婚推崇者。徐小平在《圖窮對話錄》中勸導某大學生的話最能代表我的心聲:你們現在尋找的,應該是“自我”,而不是“對象”。如果在“自我”實現之前找一個“對象”,而這個對象又不能和你同步在實現自我的道路上突飛猛進,最後的結果,必然是你找到瞭自我,他失去瞭自信,最後“對象”掉隊--離婚。看瞭這本書,我更加相信:有意識的晚婚(註意是”有意識“,找不到對象的剩女顯然不包括在內)一定程度上是自信的體現,因為相信自己的未來仍有無限提升的可能性,相信自己有資格擁有真正的Mr. Right 而不是Mr. Right Now。

結合《30歲前別結婚》中的部分觀點,以下是我所總結的,每一個女孩子在結婚這件事上應當深思熟慮的幾點。

一 ,結婚需要合理的動機。

1.結婚原因應該出於自己內心的渴望,而不是迫於來自自己心理,父母或社會的壓力,或者認為到某個年齡就要結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我們身邊都有不少例子,女孩結婚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怕年齡大瞭嫁不出去,父母催促,旁人的眼光與異議。缺乏安全感的人,需要首先解決自己的問題,否則隻會把自己的問題帶進婚姻裡,衍生出更多沖突。而迫於父母和社會壓力的人,如果你在匆忙無措間湊合著做出瞭結婚的決定,可能後半輩子都會為這樣的”順從“付出代價。在戀愛和婚姻裡,永遠都是冷暖自知。(建議閱讀:《拆掉思維裡的墻》和《少有人走的路》。)

然而不知你有沒有註意到,還有一部分女孩,當被問到”為什麼那麼早結婚“時,答曰”結婚時沒想那麼多“。不排除這些女孩結婚後從此跟另一半過上瞭王子公主般的幸福生活。不過事實上,連當事人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為何結婚的婚姻,存在很大的隱患。結婚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應該都是一輩子最重要的決定,而對於這個決定都沒有認真考慮態度的人,恐怕也更難用認真的態度去學習如何經營婚姻。

所以,如果你有結婚的打算,請哪怕隻一次地,認真思考一下,你結婚的念頭是出於什麼動機。

2.警惕熱戀期的錯覺和沖動,拒絕閃婚。

在熱戀期裡,眼裡都是對方的優點,更容易做出不理智的承諾和沖動的決定。健康長久的愛情是建立在雙方的相互瞭解的基礎上的。而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瞭解一個人顯然需要一定的時間的積累和事件的契機,所以無怪乎閃婚一族也有很高的閃離概率。

二,結婚需要合適的時機。

在本書裡,作者說”大腦的發育要到20幾歲甚至30幾歲的時候才會完全“,”正是你大腦裡一直在變化的那個部分,即負責長效策略的部分,負責回答‘我是誰,我想怎樣生活’的問題“。20歲出頭的人,處於剛接觸社會的階段,人生觀和價值觀可能會受到很大沖擊,自己尚且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重新瞭解和認識自己。這時就認定某個人是自己一輩子的精神和生活伴侶,有一定風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相對早熟和自我認知比較明確的人,結婚早晚關系不太大。

三,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另一半,前提是充分瞭解自己。

上一部分已經說過結婚前先瞭解自己的重要性。在這裡推薦一個自我探索的絕好方法:寫作,尤其是寫晨間筆記。主題寫作和晨間筆記是我從2013年5月開始實踐的。兩個多月來50篇晨間筆記和9篇主題寫作,使我對自己的瞭解有瞭質的飛躍:我發現自己非常註重自己的心理狀態,喜歡探究事情的意義,而容易忽略當下的事物本身。這既是我寫作的優缺點,更是對我生活的重要啟示。那麼究竟什麼是晨間筆記呢?

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的朋友鏡心的博文:《晨間筆記——自我探索沒有你想的那麼難!》(可直接百度搜索文章題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b8c4e0101cxv5.html

(等我有空時,也會專門寫自己從晨間筆記裡的收獲,歡迎關註我的新浪微博@EvitaZhao。)

不隻是晨間筆記,普通的寫作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30歲前別結婚》書裡也說:“如果你是個女人,要每天筆耕不輟。寫作時間通常是我們唯一思考生活問題的時間。我為什麼會在這樣一條路上?這條路對我來說正確嗎?寫作是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