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沒那麼會生活

2016-08-13 16:53:51

文/於震

近幾天,李開復患癌的事件成瞭微博上的熱點,一時間珍愛生命,遠離加班的聲音又一次浮出來水面,總結一下基本上都是宣揚工作生活平衡的觀點,不要為瞭掙錢而顧此失彼。

這話是對,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並沒有什麼意義,它並不會讓我們更懂得如何去豐富的生活。

或者你理直氣壯地抱怨加班,義正言辭地反思生活規律,但是過段時間再看,你還是該幹嘛幹嘛;或者你為自己卸一卸壓力找瞭個合理的借口,來心安理得的降低勤勉的程度,然後奉行帶有“享樂主義”影子的生活觀念。隻是兩者殊途同歸的是:你該做的鍛煉還是沒做,想讀的書還是沒讀,想學的技能還是放在瞭一邊,想做的事情,想走的旅行,想要的生活樣子統統還是離你遠的根本看不到邊。

每個人都希望幸福健康,甚至不少人喊出瞭要幸福超過金錢的口號,但是你要足夠清醒的認識到,每個人都有獲得幸福的權利,但是少有人具備獲得幸福的能力。你更要清楚認識的還有你或許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而這基本和年齡無關。

你在加班的時候期待更多的自由,在自由的時候向往更多的薪水,覺得平衡一點多好。但是事實可能是,你想要的東西恰是你不可能得到的,你之所以在加班的時候向往自由,是因為你有一個傲嬌的潛意識——當我不加班時我如今的生活品質和生活花銷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所以那句“不加班多好”的羨慕才能那麼輕易的脫口而出。你之所以自由的時候向往更多的薪水,則是你加班之後,你不會因為掙錢兒放棄你的愛好,停下你的樂趣,所以那句“掙錢多真好”的嫉妒才那麼輕易的脫口而出。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你能做到的就是拿錢換時間,拿時間換錢。

所以,李開復患不患癌,宣揚不宣揚工作生活平衡的觀點跟你都沒有關系,因為你還沒有獲得能夠平衡兩者的能力。當然該盡的孝道,該負的責任這是底線,隻不過多點自知之明,收起些矯情,好好地走腳下的路,等你具備瞭獲得幸福的能力,其他的再說也不遲。

隻是現在,你還沒那麼會生活。

點評:分享王小明的三篇生活哲理詩,什麼樣的人選擇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1. 種子
我把花的種子撒下
花的種子在泥土裡,都在泥土裡
長出來的花,變得美麗,鮮艷
沒有長出來的,都成瞭美麗鮮艷的花
的肥料

2. 永被伊甸放逐
如果高山的高,註定是讓征服者感到寒冷,
如果海洋的深,註定要讓沉海的古跡被世界遺忘,
如果這個世界註定是要毀滅所有的純真,要它變得偽善詭詐,
那麼坐在諾亞方舟上的你,依然還是得不到救贖。

3. 中毒的兩種結果
活著就像是,中毒,
有的人中毒已深,再也不能不活著,
有的人中毒瞭,然後詳見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