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來承受最重的六次打擊

2016-08-13 18:25:28


雖然清朝有為的君王比明朝多的多,但是在思想領域的保守使進步和發展成為“不合祖制”的罪過,因此和不斷進取發展的西方列強相比,差距越來越大。

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前,清帝國還是世界上最富足的國傢,因此雖然被西方國傢船堅炮利打開瞭國門,簽署瞭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我們還是有可能奮起反追,從而再次領先的。因此在飽嘗國傢落後的痛苦後,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開始瞭向西方列強學習的洋務運動。

第六件事 洋務運動和百日維新的失敗

我們都知道洋務運動最後以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而告終,但是洋務運動還是為中國的近代化奠定瞭基礎,特別是西方近代科學思想的引入以及近代中國工業的初步 建立。可是洋務運動還是失敗瞭,他並沒有能使中國擺脫被西方列強殖民化,而與此同時進行的日本的明智維新卻成功的使日本成為瞭一個強國。

因此我們必須檢討洋務運動為什麼沒有成功而明智維新卻成功瞭。

這個問題很多歷史學傢都有過論述,蔣介石也曾經評論過,我很同意他的觀點,他認為關鍵是雙方領導人的認識不同。伊藤博文的著眼點,在與建國建軍久遠的規模有關聯的問題——政治、憲法、經濟、社會的組織,軍事的制度,科學的精神和方法。因為伊藤博文知道「先立乎其大者遠者」,所以日本的建國建軍,自始即著眼於基本精神,故其維新的基礎頗為深厚。』『相反的是,我國(清廷)李鴻章則是深受瞭「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念,隻知道西方國傢「大炮之精純、子彈之細巧、 器械之鮮明、隊伍之雄整,實非中國所能及」,以為「中國但有大炮、輪船兩樣,西人即可斂手」。而對於立國建軍的大政方針,和科學文化的根本之圖,尤其科學 的基本精神,則不聞不問。『因此,他主持洋務幾十年,亦僅止於聘請顧問、訓練洋槍、抽取關稅厘金、設立機器制造局、造船廠、招商局、礦務局,求其「船堅炮 利」而已。『其結果,海軍毀於中日黃海之戰,陸軍敗於中日朝鮮之役,關稅主權旁落於外人之手,內憂外患,禍亂紛乘。『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的優劣,即於此判若雲泥瞭!』

其實這並不能完全怪李鴻章的見識短淺,他正是由於受到前文所說的僵化的中國八股文式的教育,思想怎能不僵化,而且中國是天朝大國的思想已經流傳瞭幾千年,當時的知識分子一直到普通百姓誰不是這樣想的。

當中國的確是最先進最文明的國傢時,這樣想是自豪,而當國傢已經落後時,繼續這樣想,就隻是夜朗自大瞭。可惜由於前文所說的閉關鎖國,國傢落後瞭也沒有人知道。因此直到洋務運動開始的時候,還有人在說這樣的昏話,“洋人以勢力勝,中國以禮義勝”,“所恃者,中國數千年禮義廉恥之維”,則實在是中國幾千年文化所造成的副作用瞭。而反觀日本由於過去從來沒有達到過文化的領先,從唐朝時期日本的大化改新開始,日本就開始在學習中國,在發現西方的先進後轉而學習西方列強,相對中國來說,文化的失落比較少,也比較習慣,因此能十分徹底地學習,並掌握到西方的基本精神,而中國幾千年的老大架子是很難取掉的,因此即使 開始學習也能難作到虛心。

正是由於以上的原因,之後由光緒皇帝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試圖實行的更徹底的改革時,隻經過瞭短短的一百天,便遭受到保守派和洋務派的阻撓而夭折瞭,因此稱為百日維新。

百日維新和洋務運動在當時社會環境下失敗或許是必然的,但還是要說如果,如果不是中國的封建歷史這樣長,而變的如此保守,這次的變革或許會成功,那麼中國或許將徹底抹去近代史中太多的屈辱。如果這六次事件的前幾件沒有發生的話,後面的悲劇或許也不會發生。我們的歷史會更主動更積極地發展。

但是歷史畢竟沒有如果,而且是那麼多如果,中國的歷史遭受瞭那麼多次巨大的打擊,還能夠屹立不倒,本身就值得我們驕傲,畢竟中華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 絕斷的文明。公元前18世紀古印度文明被雅利安人取代,公元前1600年赫梯人入侵,古巴比倫滅亡。元前6世紀,古埃及被波斯滅亡。而各類其他文明甚至整個族類被滅絕的也多不勝舉,惟有華夏文明以其巨大的生命力持續瞭下來,即使曾經被遊牧民族統治,卻仍然以其強大的同化力量將之溶入瞭中華文明的整體中。

因此我們有理由為自己的文明和民族驕傲,也有理由相信,隻要我們能吸取前代的教訓,將這類損害民族和文明的事件減少甚至不再發生並轉化為動力,中華文明再次站在世界頂端是我們完全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