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的治療方法 最可靠最全面治療股骨頭壞死方法錦集

2016-08-06 21:14:28

一、發生股骨頭壞死的病因:

導致股骨頭壞死的病因很多,目前臨床上常見的股骨頭壞死原因主要有三種:即藥物原因(服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酒精刺激(長期大量飲酒)以及外傷性(股骨頸骨折)。其中最痛心的往往是藥物所致的股骨頭壞死,筆者在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年輕患者因為眼睛或咽喉等部位的輕微病變,長期瞭使用非正規藥品,這些藥物為增加療效添加瞭糖皮質激素卻沒有在說明書上標明,結果導致患者在不知不覺中就患上瞭股骨頭壞死。

酒精本身就是可以引起股骨頭壞死,因此提醒患有早起股骨頭壞死的患者務必要戒酒,以免加劇病情。股骨頸骨折尤其是頭下行骨折發生瞭股骨頭壞死的幾率極高,在此提醒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後的患者定期回院復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二、股骨頭壞死的癥狀及體征:

疼痛。疼痛可為間歇性或持續性,行走活動後加重,有時為休息痛。疼痛多為針刺樣、鈍痛或酸痛不適等,常向腹股溝區,大腿內側,臀後側和膝內側放射,並有該區麻木感。

關節僵硬與活動受限。患髖關節屈伸不利、下蹲困難、不能久站、行走鴨子步。早期癥狀為外展、外旋活動受限明顯

跛行。為進行性短縮性跛行,由於髖痛及股骨頭塌陷,或晚期出現髖關節半脫位所致。

局部深壓痛,內收肌止點壓痛,4字試驗陽性,伽咖s征陽性,A11is征陽性TKdele叻uq試驗陽性。關節活動受限,患肢可縮短,肌肉萎縮,甚至有半脫位體征。有時軸沖痛陽性。

三、股骨頭壞死的診斷:

核磁共振(MRI):是股骨頭壞死早期最敏感的診斷手段

X線片:與MRI結合可以更好的評估早期股骨頭壞死的病情;可以更直觀的評估中晚期股骨頭壞死的病情(如股骨頭塌陷程度等)

CT:一般僅用於就診不及時,髖部骨質發生嚴重破壞的患者,可以更全面的評估髖部骨破壞情況,指導手術治療。

四、股骨頭壞死的鑒別診斷:

暫時性骨質疏松征(ITOH):可見於中年男女性患者,屬暫時性疼痛性骨髓水腫。X線片示股骨頭、頸甚至轉子部骨量減少。MRI可見T1加權相均勻低信號,T2加權相高信號,范圍可至股骨頸及轉子部,無帶狀低信號,可與ONFH鑒別。此病可在3-6個月內痊愈。

軟骨下不全骨折:多見於60歲以上老年患者,無明顯外傷史,表現突然發作的髖部疼痛,不能行走,關節活動受限。X線片示股骨頭外上部稍變扁,MRI的T1及T2加權相顯示軟骨下低信號線,周圍骨髓水腫,T2抑脂相顯示片狀高信號。

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多發於膝關節,髖關節受累少見。累及髖關節的特點為:青少年發病,髖部輕中度痛伴有跛行,早、中期關節活動輕度受限。CT及X線攝片可顯示股骨頭、頸或髖臼皮質骨侵蝕,關節間隙輕、中度變窄。MRI示廣泛滑膜肥厚,低或中度信號均勻分佈。

股骨頭挫傷:多見於中年有髖關節外傷史患者,表現為髖部痛及跛行。MRI位於股骨頭內的T1加權相中等強度信號、T2加權相高信號,內側較多。

骨性關節炎:目前將髖骨性關節炎診斷為股骨頭壞死幾乎成瞭全國范圍的普遍現象,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好發於中老年女性患者,往往合並髖臼發育不良(DDH),X線以關節間隙狹窄為首發表現,而股骨頭壞死往往以軟骨下骨折,股骨頭塌陷變形為首發表現。

五、股骨頭壞死的治療:

股骨頭塌陷之前:首先要去除致病原因,如飲酒,服藥等,然後是避免劇烈活動及負重盡量避免發生股骨頭塌陷,然後可以考慮進行鉆孔減壓及自體骨移植等治療措施。

股骨頭塌陷之後:此時保守治療往往難以達到理想效果,髖關節置換術成為首選的治療措施,作為20世紀人類最成功的手術之一,髖關節置換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效果早已在全球范圍得到廣泛認可。

六、股骨頭壞死患者的註意事項:

需反思發病原因,隻有去除病因,才有望取得理想效果;

需去正規醫院接受正規治療,由於近年來股骨頭壞死發病率高,目前關於股骨頭壞死治療的虛假廣告十分盛行;

對於股骨頭發生塌陷的患者,沒有必要故意延遲手術治療的時間,目前的人工髖關節假體設計已取得長足進步,假體使用壽命顯著延長,絕大多數年輕患者一生中也隻需進行一次手術,詳情請參考我在好大夫網站發表的另外一篇文章《知無不言系列之一:股骨頭壞死與人工髖關節置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