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真實存在令人生不如死的十大酷刑

2016-08-17 22:50:49

酷刑,顧名思義指的是殘酷的刑罰。酷,意為殘忍、暴虐到極點。起初隻用於對付奴隸,發展到後來成為瞭撬開囚犯們頑固的嘴,因此,各種逼供手段的酷刑就應運而生。現在,小編就來為大傢盤點下歷史上真實存在而又令人生不如死的十大酷刑。

1、十大酷刑之五馬分屍
說道五馬分屍,小編首先想到的是秦國時的商鞅。商鞅相秦期間,商鞅因執法較嚴引起秦貴族的怨恨。孝公卒後,太子惠王立。公子虔之徒為報夙怨,告商鞅有謀反企圖,派官吏逮捕他。商鞅打算逃入魏國,魏人因公子昂曾中其計而喪師,故拒不接納。商鞅不得已而歸秦,乃與其徒屬發邑兵攻鄭(今陜西華縣),兵敗被俘。惠王車裂商鞅,並滅其族。 這是最出名的歷史人物絢麗之死,為新貴族利益獻身。
五馬分屍是一種酷刑,用五匹馬或牛拉扯裂人的頭和四肢,拉扯的是活人。又稱“五車裂”。後比喻硬把完整的東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在中世紀的英國,會被五馬分屍的人通常是那些叛變者。在1814年英國廢除叛國罪之前,五馬分屍這個刑罰還一直是合法的。這是一種十分恥辱而可怕的死法,通常隻有犯下叛變這樣的最高罪行才會被使用這樣的死法。五馬分屍隻會對男性使用。女性要是犯下叛國罪會被綁在柱子上燒死。知道1970年才改為絞刑。凡人首先會被捆紮公共場合,接著會被吊起來然後被割去生殖器,最後身體被分成四塊,在一些著名的示眾分屍中,如果有人不去看的話就會被懷疑是潛在的叛國者。
春秋戰國期間,車裂之刑使用得相當普遍,有些仁智之士已經認識到這種刑罰過於殘酷,主張廢除車裂。周赧王時,齊王決定在本國實行車裂之刑,群臣紛紛進諫勸阻,齊王都不肯聽從。子高(孔子的後人,名孔穿)來見齊王說:“車裂是無道之君的刑罰,而您卻欲實行它,這都是您下屬臣僚的過錯啊!”齊王問為什麼,子高說:“如今天下紛爭,英雄豪傑都想選擇一個有德的君主前去投靠他,打算幹一番大事業。您如果濫用酷刑,就會失去聲望,英雄豪傑們就不敢來瞭。本國的人民也將要背叛您瞭,這樣下去,國傢肯定會滅亡的。您的臣僚們面對這種關系國傢前途的大事,不敢堅持正確的意見,怕違背瞭您的意旨,招來龍逢被斷首、比幹被剖心那樣的慘禍,這隻是為瞭保全自身而不惜使主上成為桀紂那樣的昏暴之君。所以我說他們的過錯太大瞭。”齊王聽取瞭子高的意見,取消瞭使用車裂之刑的決定。
明清小說寫到某人慘死時,愛用這樣的一句套語:管教他“死得不如《五代史》李存孝,《漢書》中彭越。”李存孝是唐末晉王李克用的義子,原名安敬思,因受李存信讒害被迫反叛,李克用把他擒獲,帶到太原,“車裂於市”。彭越是漢初開國功臣,劉邦采納呂後意見,以謀反罪把他車裂處死,並滅其宗族。一提及車裂之刑,令人談虎色變,足見這是古代的一種極其殘酷的刑罰。

2、十大酷刑之刺刑
相對於上面的方法來說,接下來的這個方法可謂是最痛苦但卻也是最有趣的一種。刺刑指的是一個人被刺穿在一根樁子上。可以從身體的側面,直腸,陰道,或者是嘴巴裡穿過。這種死法確實是十分痛苦的,因為它會持續數日。通常樁子會被豎在地上,然後被穿在柱子上的人就這樣一直懸空著直至死去。有些時候把樁子插在地上是為瞭不讓犯人立即死去,同時樁子又可以堵住病人的傷口防止血流出來。在示眾之後犯人會被鈍器從會陰和直腸穿入。鈍器會把犯人的器官擠到一邊,這樣能夠防止他立即就死。然後鈍器會從胸腔穿出,然後穿入身體的頂部,這樣就能防止犯人從柱子上掉下來瞭。犯人通常就會這樣一直被穿在柱子上,直到由於重力和自身的針紮而慢慢落到地上。曾經使用過這種方法的帝國有亞述帝國,希臘帝國和羅馬帝國。
15世紀羅馬尼亞的德庫拉伯爵性格異常殘暴,每每抓獲俘虜都要施以刺刑,因此得到瞭“穿刺王伏勒德”(Vlad the Impaler)的惡名。此極刑就是用一根削尖的木樁立於土中,將受害者坐在尖端上面,讓這根長棒從受刑者的肛門插入,再從他的嘴裡穿出。

3、十大酷刑之烹煮
  受烹煮的人會被放在一個很大的缸裡。在三千年錢的俄羅斯和歐洲地區,烹煮首次被使用。在那些地方的烹煮刑罰中,他們會使用油,酸性物質,水。這種過程是非常緩慢而又痛苦的。通常烹煮中使用的大缸裡會放滿水,油,焦油,油脂,甚至是溶鉛。有時犯人會被浸入這些液體中,然後液體被慢慢加熱,有時犯人會被直接放進已經煮開的水中,通常會先把犯人的頭放進去。接著那些執行者會用鉤子把犯人浸的更深一點,這樣就可以加速他們的死亡。或者可以使用裝滿油,樹脂的更淺一點的容器加速犯人的死亡。犯人會逐漸的全部浸在水中,慢慢的被煮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