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3:23:58
我國第一個女大學校長是楊蔭榆,在金陵女子大學執掌二十多年。盡管她作為女人長得並不算醜,但是從來不曾在春天的陽光下綻放過自己生命的美麗;盡管她曾以死抗爭畢生追尋,但是執著的雙手最終隻從時代的洪流中抓得瞭滿手污泥;盡管她將以塑造心靈為任務的教育選擇為自己的終身職業,但是自己那顆因受傷而缺損的心卻終身未能修合。
今天她的名字知道的人已不多,如果不是魯迅那篇被選進中學語文課本的《紀念劉和珍君》,恐怕她更是早被人們忘卻瞭——很長一段時間內,正是魯迅的這篇文章使她幾乎被釘在瞭歷史的恥辱柱上,獲得瞭“不朽”。
1924年楊蔭榆被北洋政府教育部任命為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校長,可是不久便被身在教育部任職兼在女師大任教的魯迅罵作是“寡婦辦學”。
可為什麼魯迅這一次非得以“寡婦”來罵楊蔭榆呢?魯迅在文章中曾解釋說:“至於因為不得已而過著獨身生活者,則無論男女,精神常不免發生變化,有著執拗猜疑陰險的性質者居多……看見有些天真歡樂的人,便生恨惡口,尤其是因為壓抑性欲之故,所以於別人的性底事件就敏感,多疑,欣羨,因而妒嫉……”而楊蔭榆正是以這樣的一種心態來領導一所大學。魯迅在《女校長的男女的夢》中又寫道:“入校在八月初,而她已經在七月底做著男生來幫女生的夢,並且將如此夢話,敘入公文,倘非腦裡有些什麼貴恙,大約總該不至於此罷。我並不想心理學者似的來解剖思想,也不想道學先生似的來誅心,但以為自己先設立一個夢境,而即以這夢境來誣人,倘是無意的,未免可笑,倘是有意,便是可惡,卑劣。”很明顯,魯迅罵她並不是因為她是“寡婦”,而是因為她以“寡婦”的心態“辦學”。
然而,魯迅如此罵她時,可曾知道她是如何成為“寡婦”的?如果魯迅知道瞭,他還會這樣罵她嗎?
1884年,楊蔭榆出生於無錫城裡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一名律師,她兄弟姐妹六個,長兄楊蔭杭大她六歲,在三姊妹中她最小。無論是父親還是兄長,難能可貴的是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我們今天回過頭去看,正是這樣的一個大傢庭,既成全瞭她,也最終害瞭她。
正是因為父親和兄長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所以楊蔭榆不但能從小受到良好傳統文化教育,而且還能去上海以至去日本和美國接受更為開放的西方教育,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子大學校長;也正是因為她這個大傢庭終沒能完全脫掉封建大傢庭的底子,所以她的婚姻還是由父母做主,以門當戶對為原則定下瞭。1901年的一個良辰吉日,17歲的楊蔭榆被一頂八抬大轎抬進瞭一戶蔣姓人傢的大門。
在此之前,那位蔣姓少爺,不要說楊蔭榆本人沒見過,就是楊傢老太太也沒有見過。但那蔣姓人傢,是本城的一個大戶,與楊傢算是門當戶對,這一點楊傢老太太是知道的——而隻要是這一點就行瞭。所以盡管楊老太太也曾耳中風聞過蔣傢那位少爺有點“不靈光”,但她覺得這並“不礙事”,甚至還在心裡竊想:男人老實一點沒什麼不好。而對於楊蔭榆來說,她聽到的對那位將成為自己丈夫的蔣傢少爺的描述是,人又老實又厚道等。所以她並沒對這門親事提出過多少意見,甚至還隱隱有些向往。
當少女楊蔭榆忐忑不安地被抬進瞭蔣傢,又在伴娘等人的一一指示下,拜過瞭天地、見過瞭公婆,最後進入瞭洞房後,客人終於散盡,房裡隻剩下她和將成為自己丈夫的那個人瞭,此時,她羞澀地等著那個人輕輕揭開頭上那紅紅的蓋頭,輕輕地將自己溫柔地攬進溫暖的懷抱……正當她遐想時,呼的一聲,自己頭上的蓋頭被人一把扯瞭下來,她不禁驚恐地瞪大瞭雙眼,隻見站在她面前的是一個高大的身影,再定眼打量,她終於透過紅紅的燭光看清瞭一張傻傻的臉,這臉上正掛著傻傻的笑,一張大大的嘴巴因為笑而顯得更大,且長長的涎水正從口中不斷掛出來……她被眼前的這個惡心的男人嚇壞瞭,嚇得不禁失聲尖叫瞭起來,此時她多麼希望地上能裂開一道縫,讓她好就此逃出這裡!她縮在瞭花板床的一角,而這個男人竟向她撲瞭過來……
天還沒亮,楊蔭榆就逃回瞭自己的傢。回去,那是楊蔭榆死活也不肯的;離婚,那又是蔣傢無論如何不願的。就這樣,楊蔭榆成瞭一名“寡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