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中的唱念做打分別是什麼

2016-08-18 23:04:32

  在北京市文化局任主管藝術創作、藝術教育、藝術研究工作的副局長期間,曾主持策劃創作瞭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重點舞臺劇目,其中包括:京劇連臺本戲《宰相劉羅鍋》(一至六本),京劇《風雨同仁堂》、京劇《白蛇傳奇》(為長安大戲院量身定做旅遊劇目);北京曲劇《煙壺》、《茶館》、《龍須溝》;兒童劇《雪童》;評劇《山花》;大型昆曲〈〈偶人記〉〉;大型雜技晚會《中華魂》;大型木偶劇《美人魚》等。這批劇目曾多次在國內外大型藝術賽事上獲獎,並且培養瞭一批成績突出的藝術創作表演人才。

  曾參加主持組織瞭許多國傢級大型藝術活動。其中包括:由文化部、北京市政府主辦的“紀念梅蘭芳周信芳誕辰一百周年”活動(1994年);由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京劇藝術節”;由文化部、廣電總局、北京市委主辦的“紀念程硯秋誕辰一百周年”活動(2003年)以及紀念譚鑫培、馬連良、荀慧生、尚小雲、程硯秋等京劇藝術大師的紀念演出活動。曾擔任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大型遊行活動總指揮。

  2000年調任中國京劇院院長後,在新劇目創作,優秀傳統劇目的恢復整理,挖掘、培養京劇人才,劇團經營管理,培育京劇市場等方面做瞭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後主持策劃、制作瞭京劇《女駙馬》、《瘦馬禦史》、《張協狀元》、《烏紗記》、現代京劇《江姐》、《油燈燈開花》、新編大型京劇《兵聖孫武》、新編大型京劇《瀘水彝山》、《圖蘭朵公主》,並與臺灣“當代傳奇劇場”聯合制作瞭京劇《欲望城國》;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還主持策劃、制作瞭大型京劇交響晚會《光輝的路程》。這些新劇目的排演,為豐富中國京劇院演出劇目、推動劇院各方面的建設起瞭積極作用,並贏得社會各方面的贊譽和肯定,其中《瘦馬禦史》榮獲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江姐》、《光輝的路程》被選定為中宣部“慶祝建黨80周年獻禮劇目”;趙永偉、耿巧雲、張建國、袁慧琴也憑借著《女駙馬》、《油燈燈開花》、《瀘水彝山》等新劇目榮獲瞭戲劇“梅花獎”。

  為開拓京劇演出市場,提高劇院的影響力,在北京演出市場上率先推出“京劇演出季”,實踐證明,通過定期舉辦“演出季”活動,既活躍瞭北京的文化市場,博得社會各界的贊譽,又取得瞭很好的經濟收益。為中國京劇院今後的發展奠定瞭良好的基礎。

  中國京劇(戲曲〉是與西方戲劇在美學和表現上完全不同的戲劇 藝術,它有歌卻不是歌劇,有說也不是話劇,有舞又不是舞劇,而是載歌載舞,"以歌舞演故事"。中國京劇(戲曲)的這種獨特的藝術特 性是由於在其形成的過程中深受中國古典說唱藝術,中國古典詩詞文 學,中國古典歌舞與武術、雜技的影響。因此京劇的表演歷來十分強 調和依賴技藝性。

  (天女散花) (盜禦馬)片段

  中國京劇的技藝性主要表現為,"唱"、"念"、"做"、"打",我們 稱為"四功"。在舞臺上不同的角色和行當,在唱、念、做、打的"四 功"技藝上又各有其特點和規范。"唱"、"念"、"做"、"打"諸般技 藝又必須協調統一,形成有機的整體來表現人物。而這些表演技藝要 達到舞臺演出的規范要求,演員就必須進行長期的極其艱苦的訓練。 我們經常講的,"臺上一分種,臺下十年功"就是這個意思。

  一、"唱":唱是京劇的主要藝術表演方式。京劇的音樂聲腔主要是"西 皮"和"二黃",也就是在徽劇和漢劇音樂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成的。 由於聲腔的內容過於專業,在此就不過多介紹瞭。 京劇的唱可以分為"敘事性"的,"介紹性"的,"抒情性"的和 "對話性"的多種樣式。根據劇情和人物塑造的需要又分為不同節奏 的唱,如:快板(四分之一拍),原板(四分之二拍),慢板(四分之四拍)和二六板,流水板,散板,搖板等多種。

  京劇的演唱首先要求不可"荒腔走板",也就是首先必須音要準, 節奏要穩。這是演唱的最基本的要求。然後是要求"字正" "腔圓" 所謂"字正"就是吐字發聲,要合於漢字的聲、韻、調。字頭,字腹, 字尾是聲韻的要求,唇、齒、舌、喉發音要準確。"平上去入"四聲 是字調的要求。京劇還講究尖字、團字、上口字。在演唱中這些都是 有嚴格要求的和規范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