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傢到底算不算俗豪?

2016-08-18 23:07:59

  恩格斯並沒有把拿破侖當超人,不過他也指出,拿破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殘人”。

  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中被英國、荷蘭、普魯士聯軍打敗後,萊茵地區歸瞭普魯士,特利爾的猶太人就開始遭受迫害,包括屈從於禁止他們從事某些職業的法令。馬克思的父親海因裡希·馬克思為瞭當律師,就不得不改宗路德教 ,這使他非常懷念拿破侖。卡爾·馬克思幼年時代,父親就經常給這個天才的兒子大聲朗誦伏爾泰和盧梭的作品,馬克思的女兒愛琳娜說,馬克思的父親是一個真正的18世紀的法國人,他從心眼裡瞭解他的伏爾泰、盧梭,他一直說他自己就是法國人。

  馬克思的父親是法國人,而馬克思起碼在思想歸屬上,同樣也是一個法國人。在整個青少年時代,馬克思都是認同革命的法蘭西而拒斥專制保守的普魯士的。正像貝多芬將他的《英雄》交響樂獻給拿破侖一樣,馬克思青年時代也把一首題為《陵墓曲》的抒情長詩獻給自己的偶像拿破侖,詩中充滿瞭歡樂與鬥爭的激情。

  搞清楚馬克思究竟是哪裡人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我們從亞得裡亞海到北海劃一條界線,這條線正好從萊茵地區穿過,它把歐洲分為東(歐)、西(歐)兩個部分,馬克思的傢鄉萊茵屬於西歐,而普魯士則向東越過瞭這條分界線,柏林和維也納同樣如此,它們在地理上屬於東歐。在馬克思生活的時代,東歐的各個方面,尤其是政治方面,都是遠遠落後於西歐的。西歐與東歐之間的鬥爭,在當時表現為拿破侖與“神聖同盟”的鬥爭。

  盡管在19世紀以降的東西方大博弈中,馬克思主義炬火照亮的首先是東歐和東方世界,但馬克思主義卻是在西歐的思想、知識和社會譜系中產生的,馬克思的一生主要是在西歐(法國、比利時和英國)度過的。

  值得一提的是,普魯士對於萊茵的殖民統治在1848年終於得到瞭報應,那一年,特裡爾城爆發起義,要求從普魯士獨立出來,直到占領軍將大炮對準特裡爾,威脅炸毀這座古城,起義才被鎮壓下去。而“先進的西部”與“落後的東部”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則貫穿於德意志建國的整個過程,一個重要例證就是:1895年,與馬克思並稱社會學奠基人的馬克斯·韋伯,在弗賴堡大學發表瞭著名的就職演講(《民族國傢與經濟政策》),這篇演講探討的,依舊還是德國東部與西部之間的矛盾問題。

  建立一個共和的、統一的德意志,這是馬克思青年時代的理想,而這意味著以先進的萊茵去改造落後的普魯士,馬克思最初的合作夥伴,正是這樣一批志同道合的萊茵青年才俊,他們大都出身於猶太巨富之傢,這些人也構成瞭馬克思主編的《萊茵報》的投資人,1848年,當馬克思創辦《新萊茵報》時,他們又一次團結在馬克思周圍,正像毛澤東的許多戰友是他的湖南鄉親一樣,萊茵也是馬克思革命事業的根據地。

  馬克思與夫人燕妮

  正因為馬克思最初的朋友圈是由萊茵青年才俊構成的,所以,當裁縫出身的威廉·魏特林在與馬克思爭奪德國共產主義運動領導權時,就曾憤憤不平地指責馬克思說:“他的影響力來自富人,富人讓他當上瞭報紙編輯,就這麼回事。”

  魏特林的話並非刻意誹謗,最有意思的的確是: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出身於一個高貴的資產階級傢庭(馬克思父親的年收入高達1500泰勒,躋身於特裡爾首富行列)。而有人說馬克思傢境殷實,但談不上富有,這是不瞭解馬克思的母親。馬克思的母親是荷蘭人,馬克思的父系有五代是猶太拉比,而馬克思的母系則不知道可以上溯到多少代——統統都是歐洲的大拉比。馬克思的女兒說,很少有人註意到馬克思有一半荷蘭血統,正如大傢很少註意到,馬克思傢的祖宗幾乎都是猶太拉比。

  馬克思的母親叫罕莉婭,她嫁過來的時候帶瞭很多的嫁妝。馬克思的姨媽叫索菲亞,索菲亞留在瞭荷蘭,她嫁給一個有名的荷蘭巨商利奧·菲利普(Lion Philips),索菲亞和這位利奧·菲利普先生,就是飛利浦公司的創始人。

  馬克思的表兄弟叫奧古斯特·菲利普,他是飛利浦公司的第二代傳人,飛利浦公司正是在他的子孫手裡真正站起來的。大傢可能用過飛利浦剃須刀、飛利浦洗衣機,質量非常好,但幾乎沒有人知道,那就是馬克思姨媽傢的產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