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07:20
毛主席在1958年11月鄭州會議上,在1959年8月廬山會議上,兩次向全黨幹部建議讀書,讀斯大林寫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和蘇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寫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第三版“社會主義部分”。廬山會議以後,毛主席覺得國內、黨內的問題解決瞭,有條件讀書瞭。1959年12月上旬,他指定陳伯達、胡繩、田傢英和我同他一起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第三版)下冊“社會主義部分”。那時他在杭州,住在裡西湖金沙港南端的劉莊。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澤東與陳伯達、胡繩、鄧力群、田傢英等一起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劉莊三面傍湖,北面倚山。這座山名叫丁傢山,也叫康山,因戊戌變法的領袖康有為曾在這裡隱居而聞名。丁傢山是一個四十多米高的小山。山上有三間平房,磚木結構,四壁擺放書櫥,古樸典雅,名為“蕉古山房”,也叫“康莊”。這裡幽靜、清爽,主席喜歡,讀書就在這所平房裡頭。
1959年,毛澤東在杭州與胡繩(左二)等一起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毛主席對這次讀書活動親自安排,規定每天下午一起讀書,並吩咐胡繩、田傢英和我輪流朗讀,邊讀邊議。我們三個人又商量瞭一下,作瞭分工:他們倆輪流朗讀,我作記錄。12月10日讀書開始,邊讀邊議,聽毛主席談話,大傢也插幾句話。毛主席起初未註意我們的分工,問我:你怎麼不讀?我說:我的口音不標準。毛主席看看我,知道我在作記錄,就沒說什麼。
在杭州前後25天,除去三個星期天和1960年元旦,實際讀書21天。每天下午讀,一般從四點左右開始,一直到九點左右吃晚飯為止。有時從三點、五點、六點開始讀,到七點、七點半、十點結束。
記得12月19日是個星期六,晚上九點讀書結束,宣佈星期日放假一天。胡繩、田傢英和我就利用假日到蘇州去逛一逛。當晚出發,夜半到達。星期天白天在蘇州活動瞭一天,為瞭不耽誤讀書,星期天又坐夜車,星期一早晨就回到杭州瞭。
12月26日是毛主席66歲生日,讀書也沒有中斷。隻是主席要我們讀書小組的幾個同志同他一起吃晚飯。客人隻請瞭當時在浙江工作的江華及夫人吳仲廉。江華是毛主席在井岡山時期的老戰友。飯後,主席贈送給每人一冊線裝本《毛澤東詩詞集》和他當時寫的兩首詞,作為紀念。
上丁傢山那所平房隻能步行。12月30日下雨,毛主席依然拄著手杖登上丁傢山讀書。這天從下午六點讀到晚上十點,讀瞭20頁,是讀得最多的一天。
1954年版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1960年1月3日是星期天,照常讀書。
《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下冊自第20章起至第36章結束,共17章。在杭州這段時間,讀完瞭第32章,第33章開瞭個頭。我每天下午作記錄,當天晚上和第二天上午就整理一遍。梅行幫助我一起整理。離開杭州前,將已讀部分的談話記錄整理成冊,加上瞭一個標題:《讀<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社會主義部分)筆記》。經胡繩、田傢英看過,做瞭個別文字改動。1月4日,我們隨主席離開杭州,去上海準備參加1月7日至17日在那裡舉行的政治局擴大會議。5日下午,在停靠上海站的火車上,把第33章讀完。我即把整理好的記錄交給中央辦公廳,請他們打印、分送政治局常委。
在上海會議期間,大傢知道毛主席領著幾個人在讀書,也聽說主席發表瞭很多議論,都想知道主席發表瞭些什麼議論。各個組紛紛要求傳達。我所在的那個組有朱總司令、小平同志。我問:主席沒說讓我們傳達,可以傳達嗎?小平同志說:可以,可以。於是我就按整理的記錄一段一段地詳細傳達,用瞭兩三個半天。胡繩、田傢英和陳伯達在他們所在的小組裡也傳達瞭。
胡喬木在上海聽我傳達毛主席的談話後,覺得主席對《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否定太多,肯定太少。他問我,記錄整理是不是還有漏掉的?是不是還有沒有整理進去的?我說有。毛主席讀書很認真。一邊聽朗讀,一邊看書本,還不時在一些提法下面劃橫道,或者在旁邊劃豎道,打記號。當時我坐在主席身旁,也跟著他在我讀的那本書上照樣劃,從頭至尾都這樣做。有的段落,毛主席劃瞭以後接著就發表議論,或長或短。我把毛主席的這些議論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有些段落,毛主席沒有發表議論,隻是說“對”、“好”、“正確”、“贊成”、“同意”,或者“不對”、“不正確”、“不贊成”、“不同意”,或者隻是一兩句話。這類肯定或否定的評語,我就記在自己讀的那本教科書上。也有的段落,毛主席劃瞭道道,既沒有議論,也沒有說對還是不對。這些沒有整理到談話記錄中去,沒有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