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15:14
李清照於1084年生於齊州章丘的一個官宦之傢。她的父親曾任校書郎、禮部員外郎等職,她的外祖父則是當時的丞相王珪。在李清照還不到一歲的時候,她的 母親就亡故瞭。李清照在伯母的養育下長大。童年的李照聰穎早慧,與傢族中的兄弟們一起讀書識字。在李清照約16歲的時候,隨父親來到瞭京都汴梁。18歲的 時候,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21歲時,因父親受到蘇軾元祐黨案的牽連而遭貶,元祐黨人的傢屬也不得在京師居住,李清照被迫離開丈夫,回到傢鄉章丘居住。李 清照於此時作《一剪梅》、《醉花陰》兩詞。25歲時,趙明誠的父親被罷官下獄,李清照隨夫來到青州居住。在此期間,李清照與趙明誠一起編輯《金石錄》。 1127年,北宋亡,高宗趙構在江寧即帝位。是年,趙明誠任江寧府知府。同年,青州發生兵變,李清照逃往江寧。1129年,趙明誠罷知江寧府,改知湖州, 後應召於建康時病逝。1132年,清照移居臨安。1135年,因金兵犯臨安,避難金華,次年返回臨安。李清照約在67歲前後逝世於臨安。
名言嘉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榮譽稱號:婉約之宗
影響力星級:★★
[人物檔案]
姓名: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出生:1084年
逝世:約1151年
祖籍: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
出生地:不詳
逝世地:杭州
主要身份:詩人
主要功過:以細膩的筆觸描繪情感與生活,為婉約詞一代宗師
主要著作:《易安詞》、《漱玉詞》,有《李清照集》
[影響力評述]
在南宋,有兩位詞人,他們分別是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兩人年齡相差五十多歲,也從未謀面,但他們兩人卻是山東濟南同鄉,這兩個詞人就是李清照和辛 棄疾。濟南人是很可以為此感到驕傲的。李清照是本名單中三位女性中的一個。其他兩位,一是皇帝,一是太後,隻有李清照是一介平民,但同樣名垂青史。武則天 和慈禧能夠成為歷史人物,一半是靠他們的智慧和堅強,一半是靠歷史的機遇,而李清照則完全靠自己。莎士比亞說:“有掙來的富貴,有等來的富貴,有送來的富 貴。”李清照無疑是前者(當然“富貴”這個詞不能拘泥於字面意義)。在那樣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李清照靠著自己的文字,進入瞭一個被男性壟斷的 領域,並且出類拔萃,這簡直是一個奇跡。在李清照之前,也出現過一些女作傢,如蔡文姬、班昭等,但她們的成就無法與同時代的男性作傢相比。李清照的出現改 變瞭這種狀況,她在婉約派詞人中的地位,大致可與蘇軾在豪放派詞人中的地位相比擬,至少不比李煜的成就低,但比秦觀和柳永的成就高。李清照是中國文學界的 夏洛蒂·勃朗特。
李清照的才名在她的少女時期就已經名滿京師,“文章落筆,人爭傳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也對她的作品贊不絕口。下面的兩首《如夢令》可能就是她少女時代的作品: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8歲時,李清照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他們的婚姻是幸福的。趙明誠是一個金石學傢,立志要編纂一部系統的金石錄,在學習之餘,他經常搜集各種金石文物, 回傢後與清照一起研究把玩。後來趙明誠走上瞭仕途,而李清照由於傢庭的變故不能隨丈夫宦遊,她經常處於離愁別緒之中。這種離愁對李清照是一種痛苦,但對於 中國文學卻未嘗不是一種幸運。李清照把這些離愁凝結成瞭文字,至今仍讓人沉醉: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關於後一首詞,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李清照將這首詞寫好後就寄給瞭自己的丈夫趙明誠。趙明誠看後擊節叫好,但卻不服氣,想和自己的妻子比試一下文采。他 費瞭幾天的工夫填瞭15首新詞。正好明誠的朋友、詩人陸德夫來訪,他就把清照的詞摻到自己寫的詞中,一起拿給陸德夫看。過後明誠請陸德夫對這些詞作出評 價,陸德夫玩味再三說:“隻有莫道不銷魂三句絕佳。”趙明誠既佩服陸德夫的眼力,更欽佩妻子的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