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名人李清照 李清照生平事跡

2016-08-18 23:21:21

  名人語錄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絕句》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女詞人。她的詞在藝術上獨樹一幟,自成一傢,被後人稱為“易安體”,她也因此成為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名人歷史】

  李清照(1084年-約1151年),號易安居土,出生在齊州章丘(今山東濟南)一個很有名望的書香世傢。李清照出世後,父親上京為官,母親把全部心思 都放在對她的教育上,不僅教她認字習字,還經常給她講古書上的故事。李清照天資聰明,不但認字很快,還在習字之餘,刨根問底,非要母親講清那些故事的來龍 去脈。

  當時,在宋代一流的文學傢中,有不少人與李清照的父親來往甚密,如黃庭堅、晁補之、張耒、秦觀、陳師道等,他們都是詩人兼詞 人。在父親將李清照母女倆接到京城後,李清照聽著這些文學傢談古論今,吟詩詠文,神往不已。偶爾,父親會將女兒習作的詩文拿給朋友看,他們都驚嘆不已。往 後,在論詩文時,這些友人常常把李清照叫出來,讓她在一邊旁聽。在大傢的贊揚和鼓勵下,李清照對文學創作的興趣更濃瞭,寫作也更勤奮瞭。少年李清照不知不 覺地向一流文人看齊,用他們的標準來塑造自己。她如饑似渴地閱讀浩繁的文史書卷,同時,習字、練畫、理琴、下棋、寫詩、作詞,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18歲的李清照與吏部侍郎趙挺之幼子、太學生趙明誠結婚。趙明誠也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尤其愛好金石之學。婚後,他們 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李清照與丈夫一起唱和詩詞,欣賞金石拓片,共同致力於收藏金石古器、名人書畫和歷代圖籍。趙明誠幼年拜讀過歐陽修的《集古錄》,感觸 頗深。他成年後發現《集古錄》尚未完備,編撰體例也不盡合理,就決心以畢生精力來搜集、考證金石刻辭,寫一部完備的《金石錄》,澤被後人。自幼飽讀詩書的 李清照,完全理解丈夫的抱負,並全力支持他。她經常協助趙明誠考訂彝器、碑銘,又進行研究。要完成這一項學術偉業,需要搜集大量的實物和文字資料。李清照 經常陪伴丈夫出入於大相國寺,搜求漢唐碑碣。每有收獲,兩人都欣喜若狂,回傢後反復鑒賞,然後撰寫跋,詳加考訂。

  然而,天有不測風 雲,人有旦夕禍福。1129年8月,趙明誠突然病卒,李清照悲痛欲絕。李清照剛為丈夫辦完喪事,金兵又緊逼入侵。此時,”僅存喘息”的李清照,手頭還有從 青州舊居運來的書籍兩萬卷,金石刻兩千卷和其他文物傢產。數目如此巨大的文物尚不知如何安置,又有人誣陷趙明誠生前以玉壺投獻金人。亡國之恨,喪夫之痛, 通敵之罪,災難一齊向李清照壓來。身體羸弱的李清照隻得捐出傢中所有銅器,以洗清趙明誠的罪名。然後,她沿著宋高宗逃竄的路線,輾轉流亡在越州、四明、杭 州等地。而她手頭的珍貴文物又引來無數人的覬覦:有官軍李將軍的強行霸占,有禦醫王繼先的廉價購買,有鄰居鐘復皓的掘壁偷盜,更有不擇手段的張汝舟的野蠻 騙婚。張汝舟騙婚後,由於文物一時未能到手,就對李清照拳腳相加。李清照不堪折磨,告發瞭他曾經騙取官職的惡行,使他受到瞭懲罰。但是,李清照因告發“親 人”而受牢獄之災,後來在友人的幫助下才得以出獄。   李清照在助夫編撰《金石錄》後,不幸的遭遇使她的思想得到瞭升華。“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她在感嘆身世的同時,跳出閨情詞的創作,風格不再同《醉花陰》那樣“人比黃花瘦”瞭,而是更多的關心現實,懷念故國,滲透著愛國情感。“故 鄉何處是,忘瞭除非醉”,“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等詞句,都是膾炙人口。

  “李清照傳世有《漱玉集》,共存詞60首。在中國文學史上,她被推崇為宋代婉約派”詞傢的宗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