詬如不聞的主人公是誰 成語詬如不聞有什麼典故

2016-08-21 19:28:34

成語詬如不聞的意思是指被人辱罵卻好像沒有聽見一樣,不動聲色,形容寬宏大量,有涵養。但是,你知道詬如不聞的主人公是誰嗎?成語詬如不聞有什麼歷史典故?
詬如不聞的主人公是富弼。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字彥國,洛陽人,北宋名相。富弼多次出使遼國,對西夏情形也十分關註,他認識到遼國“委實強盛”,西夏“日漸壯大”,與古代夷狄大不相同,已是中原文明的勁敵。富弼利用自己對宋、遼、西夏三國關系的透徹瞭解,助宋朝撬開遼夏同盟,使宋、遼、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漸穩定下來。
元豐六年(1083年)去世,享年八十,臨終前上書神宗割地於西夏,已達到修兵息民。謚號“文忠”。

成語詬如不聞的出處
出自宋人陳長方編撰的《步裡客談》;
成語詬如不聞的典故
據宋朝人陳長方編撰的《步裡客談》說,富弼少年時,好學,器量很大,遇到有人辱罵他,他也好象沒有聽見一樣。旁人告訴他:“有人在罵你哩!”他毫不在意,說:“恐怕不是罵我吧?”旁人又告訴他:“那人指名道姓地罵你哩!”他還是毫不在意,說:“不會吧?天下同名同姓的多著呢!”
 這叫做“詬如不聞”(詬,就是辱罵),被人辱罵瞭卻好象沒有聽見一樣。古時候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寬洪大量的態度。其實,如果不論對於任何人的辱罵,也不論他罵些什麼,一概不加區別,不予分析,不采取適當方式給以回答,而一概裝作沒有聽見一樣,這也不是一種正確的態度。
 就拿富弼來說,宋仁宗時,東北的契丹興兵南侵,要求割給領土。富弼奉命去和契丹談判。這位以“寬洪大量”聞名的富弼,卻堅決拒絕瞭契丹的無理要求,並且把或戰或和的利害關系,分析得很有道理。契丹無奈,隻得把兵撤瞭回去。

相關推薦